正文 地方台法製節目的發展創新與思考(2 / 2)

3 認真做好節目選題策劃,堅持“三貼近”原則

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惟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這樣的時代更需要新的視角、新的思維方式、新的認識,更需要創新意識和創新行動,作為地方台的編輯記者,還應該研究如何組織報道,超前策劃,提供對策;在研究自身行動的同時,還應該研究媒介競爭的整體態勢。居高望遠,才是取勝之道。

1)關注民事、經濟等糾紛案件,以生活解讀法律,以法律引導生活。隨著法律知識的普及,經常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民事、經濟等一係列糾紛更為普通群眾所關注,法製欄目應根據這些現實需要,選擇突出的、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正確引導,積極捕捉群眾關心、影響麵較廣的題材,讓觀眾藉此平等地獲得信息,滿足受眾求新、求真和求近的心理需求。

2)關注重大民生新聞,增強法製節目的實效性。地方電視台由於受到各方麵條件的限製,播出的法製節目常常是已經發生了一段時間的新聞專題,是對“舊聞”的法律解讀。因此,注重挖掘身邊的重大新聞、突發新聞的法律意義,並以此為由頭製作法製節目,也能較好地增強地方電視台法製節目的時效性。

3)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為弱勢群體的正當權益“鼓與呼”。在我國社會處於加速轉型的今天,社會各階層的分化已呈擴大的趨勢,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目標,就是要實現整個社會的公平公正。關注弱勢群體、維護弱勢群體的利益,是媒體應有的使命,地方電視台對當地百姓來說更具有親近感,因此,法製欄目要把關注弱勢群體作為重中之重,並以此激發受眾的同情心與正義感。

4 牢固樹立節目是立台之本的經營理念,不斷拓展法製節目的生存空間

隨著我國政治體製和經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入,當今受眾的社會心理在整體上正朝著一種日益開放、多樣、理性的方向發展。受眾常變常新的接受心理,對新聞傳媒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作為地方台在媒體大戰中想要擁有一席之地,就要以自辦節目為立台之本,不斷拓展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1)關注受眾心理,發揮比較優勢。傳播學家認為,受眾傾向並喜愛本地、本國的新聞資訊,這是受眾的接近性心理,本土情結。因此,隻要我們注意觀察,就不難發現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作為信息交流的傳播活動是無處不在的,人們想要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依賴傳播活動提供情況、溝通信息。《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又說,“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說明了隻有全麵了解客觀世界的變化,把握天地間萬物的興衰變化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2)不斷完善節目創新機製,建立末位淘汰製。地方台要做到與時俱進,節目常辦常新,就要從改善內部管理運作機製入手,開展公平、公正、公開的競崗活動,製定相應的節目評比標準和獎懲辦法,拉開工資檔次,獎優罰劣。隻有引入競爭機製和利益杠杆,建立末位淘汰製,才能有效增強新聞采編人員的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

3)努力打造精品欄目,發動社會力量共辦節目。延邊電視台經濟文化頻道在開展共辦節目中,先後與延邊州公安局合辦了《邊疆警視》、與延邊州司法局合辦了《以案說法》等欄目,並先後在《以案說法》欄目中開辦了“群眾最滿意的司法所長”、“人民調解係列節目”。通過共辦法製係列節目,引起了受眾的極大興趣,使受眾在潛移默化中既汲取了營養,又使節目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目前,地方台法製節目雖然麵臨很多困境和難題,但我們堅信,隻要我們憑借“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發展創新,與受眾互動交流,就一定可以打造出一檔富有特色、深受群眾喜愛的法製新聞節目。

參考文獻

[1]崔永泉.傳播學概論.吉林大學出版社,1991.

[2]陸小華.重大報道對策.新華出版社,2000,1.

[3]廖望劭.聲屏世界.實踐是理論創新的源泉,2003(2).

[4]李陽.軍事記者.對電視法製節目的思考,2005(11).

[5]朱利軍.青年記者.如何辦好地方台法製欄目,2010,10.

[6]彭鬆,曾貝.媒體時代.對地方台法製節目的幾點思考,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