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方台法製節目的發展創新與思考(1 / 2)

地方台法製節目的發展創新與思考

科技傳播

作者:侯春利

摘 要 隨著我國法製建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廣大電視觀眾對於法製題材、案例的報道與評論、對法律知識的渴求迅速提升,弘揚正氣、充滿理性精神和思辨色彩的法製類節目已經深受群眾喜愛。本文以“淺談地方台法製節目的發展創新與思考”為論題,結合當前社會環境和受眾的收視需求,分別從傳播理念、欄目定位、選題策劃、經營理念等方麵大量運用舉例、說理、引用等論證方式進行論述,在提出了定位準確、宗旨明晰,形態多樣等分論點的基礎上,最後加以概括總結。

關鍵詞 地方台法製節目;發展創新;思考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24-0002-02

近年來,在全國各類電視節目中,法製類節目異軍突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城市電視台開辦法製節目的頻道達200多個,法製節目成為許多電視台每晚的黃金強檔節目。有調查顯示,隨著我國民主與法製建設、兩個文明建設的逐步深入,廣大電視觀眾對於法製題材、案例的報道與評論、對法律知識的需求不斷提升,法製類節目的異軍突起,無論是對黨和政府的宣傳工作,還是對電視節目市場以及社會的影響,都在日益擴大。麵對如此眾多的法製節目,地方台從各個方麵都無法與央視和省級衛視相提並論,地方台法製節目如何發展與創新,是擺在地方媒體人麵前的嚴峻課題。

地方台法製節目如何發展與創新,筆者結合延邊電視台經濟文化頻道的《與法同行》欄目,就目前地方台法製節目的實踐,談一些自己粗淺的認識。延邊電視台經濟文化頻道的《與法同行》由“邊疆警視”、“以案說法”等多個版塊組成。《與法同行》欄目是一檔日播20分鍾的法製類電視新聞專題欄目,節目經過15年的運作,始終具有強大的影響力,連續多年被吉林省廣播電視協會評為精品欄目和優秀欄目,具有很高的美譽度。《與法同行》下設的子欄目“邊疆警視”強調突出第一現場,著重陳述大案要案案情的脈絡;“以案說法”表現的是弱勢群體與強勢力量之間權益差異和爭奪的案例敘述,再通過主持人與律師的講解,對案例所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剖析;目前,這些表現形式在各電視台的法製節目中都比較常見。

1 準確把握現代傳播理念,不斷增強法製節目的傳播效果

傳播學講求“傳則求通”,求通則必須研究受眾。現代傳播理念要求把受眾的滿意度放在第一位,重視受眾的訴求;要求尊重受眾的知情權和話語權,為其提供發表看法的通道;要求尊重受眾的收視需求和收視習慣,合理安排節目。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論告訴我們:實踐第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創新隻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發生、展開與實現,隻有通過實踐才能使理論創新成為可能。人類文明的進程也告訴我們:任何理論都是一定時代實踐的產物,任何時代的實踐也都呼喚著新的理論的產生。實踐在不斷深化,理論也要不斷前進。理論與實踐,就是這樣互相影響,在相互作用中比翼齊飛。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廣播電視之所以得到蓬勃發展,就是在理論創新的先導作用下大膽進行實踐創新,又在這種新的實踐基礎上進行再認識,對廣播電視各種現象和實踐經驗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加工分析,繼承正確的,糾正錯誤的,摒棄過時的,進而形成新的更符合實際的規律性的觀念和理論,既能指導今後的實踐,也使廣播電視理論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2 準確把握欄目定位,建設高素質新聞采編隊伍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政治體製改革等一係列的因素,使得法製節目成為電視觀眾關注的焦點。百姓公民意識的覺醒直接提高了公民對自身權利、責任和義務的認識,人們對自身生存與發展的各種現實權利和利益進行維護的的自覺性不斷增強。地方電視台在日趨激烈的媒體市場競爭中如何立於不敗之地,講身邊事、說身邊話、報道身邊的人,讓觀眾看得見,摸得著,這是“大台”一般難以達到的效果。地方台要發揮這一優勢,關鍵在於辦出一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有特色、有影響的欄目。

要辦出特色鮮明品味獨特的欄目,就要建設高素質新聞采編隊伍。采編隊伍是地方台精品節目的生產者,是電視台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提高編輯記者的素質,就要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觀察世界,正確認識社會,正確認識自我。編輯記者隻有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嚴格遵守新聞宣傳紀律,培養高尚的職業情操,才能加速采編團隊的健康成長,全麵提升采編團隊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新聞業務素質,才能帶出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新聞采編隊伍,從而進一步增強法製節目在媒體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