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泥土氣息
孫犁的小說巴丹亞述狼的詩情畫意與樸素清新的泥土氣息完美的統一起來。在這個統一體中一種田園牧式的詩意貫穿始終,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
1.在寫景狀物中的抒情性加深了小說詩的意境
有人說孫犁的小說是“詩的小說,小說的詩。”他的作品中總是塗上自己的感情色彩,使得情景相生,二位一體,抒情味很濃。如“那一望無際的秘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紅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澱的哨兵吧!”把密密層層的大荷葉比作“銅牆鐵壁”,把“荷花箭”聯想成“哨兵”,遊擊健兒的形象在這優美的白洋澱的荷花叢中站了起來,一種詩的韻味,一種詩的境界便凸現在我們麵前。
2.語言上追求精練簡潔,追求悠揚悅耳的音樂美
如開頭對白洋澱的描寫,用非常簡潔的文字,三言兩語就把白洋澱的地方風貌景物特征表現出來,但同時又用高度的模糊性語言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創造空間。如對水生嫂在月下編席的情景的描寫,語言的本身就象流動的月光一樣悠揚悅耳,一種詩意就象白洋澱的勇氣一樣襲上讀者心頭。
3.在描寫人物形象過程中,給人以含蓄雋永的韻味
如《荷花澱》一文中的“女人們”為了不叫男人們把自己“看的一錢不值”,她們決計成立自己的隊伍,並且很快學會了射擊,參加了反“圍剿”作戰。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很顯然,這是根據地的革命環境對她們長期熏陶的結果,是黨的領導,教育——直接的間接的——使它們走向成長,走進了人民戰爭的偉大行列,這就是作品所要反映的那個偉大時代的精神風貌。而這一切,作品都把它安排在“潛台詞”中去處理,這也許就是作家所要追求的詩意的第一境界吧?!
孫犁的作品獨辟蹊徑,不追求篇章結構的嚴謹,不追求故事情節的曲折離奇,而追求一種散文式的格調,追求一種詩歌般的意境,在中國現代文學的長廊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孫犁的小說大致以優美的白洋澱為背景,用音樂般的語言和詩歌般的意境創造了美,用樸素的情感和熱情,歌頌了白洋澱,歌頌了同樣樸素的白洋澱人民,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具有泥土清香的美。她的美學觀點和藝術創造手法是很值得我們去借鑒的。
參考文獻
[1]《白洋澱紀事》[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第4版
[2]孫犁.《關於(荷花澱)的寫作》[M].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第5版
[3]萬國慶.《論孫犁小說的藝術美》[J].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4]茅盾.《談孫犁小說》[M].人民出版社,2009版第4版
[5]勒新來.《孫犁小說的詩性特質》[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金梅.《孫犁的小說藝術》[M].北京出版社,2010年第5版
[7]李永生.《孫犁小說論》[M].北嶽文藝出版社,2009年第4版
[8]彭漱芬.《孫犁個性氣質與其小說的審美情趣及風格》[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作者簡介:彭曉濤(1976- ),男,土家族,湖南保靖人,助教,湘潭師院(現湖南科技大學)中文係專科,湖南師範大學自考本科,湖南湘西州民族廣播電視大學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外國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