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孫犁小說《荷花澱》的藝術特點(2 / 3)

(二)細節描寫

孫犁在塑造人物形象過程中,除了上述的采用簡潔,樸素的對話外,成功之處還在於采用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

當水生嫂聽到丈夫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裏吮了一下”。這一細節的描寫,足以讓我們透視到人內心複雜而激烈的情感活動。丈夫要參軍到大部隊去,這是意料之中的,但是,嗎“明天”就走,有出乎意料之外。這消息無疑使她震動——手指的震動正是心靈震動的反射。她把手指放在嘴裏吮了一下,他用這個動作迅速平衡自己的情緒。他不能讓丈夫看出自己受到震動,那是軟弱的表現;她不能“拖尾巴”,她必須堅強。在這裏,這些不易察覺的細節描寫完全把人物寫活了。荷花澱伏擊戰一場,也有許多出色的細節描寫,比如槍聲中,女人們各自在尋找自己丈夫的臉;戰鬥勝利結束,戰士們“又開始沉到水裏撈出大魚來的拿手戲”,戰士們把戰利品丟到婦女的小船上,女人們把小包裹丟給戰士們。這些細節的描寫,渲染了戰場的生活氣息,烘托出根據地軍民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

孫莉的小說把詳和略,簡練和細膩有機地統一起來,給我們樹立了典範。

(二)景物描寫

在他的小說中,倡議大自然的美景襯托人物內心的美,傾注作者對人物的真摯的愛,有濃鬱的抒情氣氛,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氣息。他善於通過縝密的觀察,抓住客觀景物美的情態、色調、委婉細膩地描摹其神采風韻,創造出一幅幅秀麗、嫵媚,具有鮮明地方色彩的風景畫,風俗畫,給人以清新、俊逸、恬靜、雋永,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感受。

作品中寫景不是為寫景而寫景的,而是為突出主題,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而描寫的,主要有三個方麵的作用。

1.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

如開頭部分對小院子及白洋澱夜景的描寫:“月亮升起來,院子裏涼爽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麵,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澱裏,澱裏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麵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香。”渲染了一種清新寧靜的氛圍,烘托了水生嫂勤勞純樸、溫順善良的形象,有濃鬱的鄉土氣息。

2.情景相生,展現人物的精神麵貌、增添文章的詩意。

白洋澱的景物是這樣美,在水生、水生嫂的眼裏,家鄉是這樣美,能不挺身而出,拿起搶來為保衛美麗的家鄉而戰鬥嗎?在這裏作品中的景又同時充滿著人物心中的情——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樂觀主義的激情。這種情景相生的境界,是的作品的意境更加廣闊而深邃了。

3.為清淨的展開做了鋪墊。

開頭部分對小院子及白洋澱夜景的描寫,不僅為“話別”一場提供了時間、地點,而且暗示下文的主要情節——水生嫂由一個普普通通的勞動婦女成長為一名保衛家鄉的遊擊戰士的起點。對中午時分澱上風光的描寫,不僅為女人們的心情由失望、傷心而又愉快、爽朗提供了轉機,而且為下文突現的險情迭起更高的波瀾。對荷花澱的那段描寫,則暗示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將在這清香四溢的環境中展開。。。。。。以上這些景物描寫,既渲染了氣氛,又抒發了情感。同時又為故事情節的展開作了很好的鋪墊。

孫犁通過寫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其藝術手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給中國當代文學以深遠的影響。

二、孫犁小說的意境藝術。

追求散文式的格調,追求詩歌般的意境——這是孫犁小說的又一獨特的藝術風格。茅盾曾讚揚孫犁的小說:“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絕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他既不追求情節的離奇曲折,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不刻意碉樓,而是運用類似中國寫意畫的技法,隻求神似,不求形肖。他總是截取生活的橫斷麵,用概括的描述,來完成塑造人物,突出主題的任務。同時又使小說充滿美感,充滿詩情畫意。

(一)生活場景

他不以情節曲折、生動取勝,而是通過對平凡的日常生活的描寫,展現人物的精神麵貌,去發掘人物尤其是農村勞動婦女的情操美。荷花澱的主要人物是水生嫂等幾位青年婦女,她們是那樣平凡,作家的筆又是那麼漫不經意,沒有描寫她們的相貌,連名字也沒有介紹。勤勞、純樸是她們的本質。她們編席子、煮飯、縫衣服、做鞋子……她們戀著自己的家,摯愛自己的丈夫,丈夫參軍才走了兩天就“藕段絲連”,惦念得不行。但是,她們識大體、明大義,她們有積極向上的要求,她們懂得丈夫站在民族解放戰爭的前列是光榮的,應該支持,而不應該由於個人感情和生活的原因而妨礙他們。她們支持丈夫參加抗日戰爭。後來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們看見打仗,經了風雨,見了世麵,知道打仗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用她們自己的話來說:“隻要你不著慌,誰還不會趴在那裏放槍呀!”“打沉了,我也會鳧水撈東西,我管保比他們水式好,再深點我也不怕!”這就是說,經曆了一次打仗,她們增長了見識,知道男人能做到的,婦女同樣也能做到。經曆了一次戰爭,便喚起了婦女的自尊心,喚起了她們相信自己可以同男人一樣戰鬥的思想覺悟。當聽到水生批評她們是“一群落後分子”時,有個婦女說得好:“剛當上兵就小看我們,過二年,更把我們看得一錢不值了,誰比誰落後多少呢!”於是,她們成立了隊伍。這年秋季,她們學會了射擊。敵人來“圍剿”時,“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裏”。小說就這樣真實地反映了根據地的婦女,怎樣由於戰爭的教育,逐步地打破家庭小圈子,擺脫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女人低男人一頭的思想,一步步地站到了社會鬥爭、民族鬥爭的行列裏。她們以實際行動為中國勞動婦女爭了氣,為中國人民增了光。在這裏,幾乎沒有什麼故事情節所寫的隻是幾個生活片段,象散文般地信手拈來,但是人物形象卻栩栩如生,反映的雖隻是抗日戰爭的一個橫斷麵,卻包容了那個時代根據地人民的許多共性。民族解放的使命,就是這樣自然地統一在她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樸素願望上;而崇高的民族氣節,則是水乳交融於她們對丈夫的忠貞的愛情之中。這種寫意畫般的描寫技法可以和魯迅的白描手法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