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更(宇曦篇):他身上是肥皂的香氣(1 / 2)

上海,重要經濟政治樞紐,解放戰爭時期,蔣經國隨一行人到達上海,壓製風聲輿論,封殺了囤積物資,激起民憤的封建大家族,靠軍隊力量強行打壓資本家,大量的黃金銀元從老宅裏挖出。

百姓民不聊生,物價成百倍飛漲,生活得不到最基礎保障。蔣經國及時控製中央銀行,巨額的財經物資被取出當作前線的戰備資源,又一邊盯緊了通貨膨脹的劇烈影響,穩固經濟。

……

而今上海的街頭,電車緩緩滑行在凹陷的軌道上,打鈴聲是慵懶的,響了遍就消逝在那個街口。大樓建築的邊牆冰冰涼,沒有人出來走動,聽不見一絲哪怕是羸弱的腳步,街上卻滿滿當當全是人。

他們雙目微閉,嘴巴半張著。沒有一個站立的,平躺大街上,睡著。三八式、八八式的清一色,槍不離手,全都退回板機,手指牢扣在槍帶上。一眼看去,黃綠色軍服並排成列,他們彼此達成共識,不進民宿,方便百姓生活為原則。

從霞飛路一直延伸至淮海路,其實還是沒到頭,一支龐大的軍隊正用它的寧靜守住這座國家的命脈。一條黃綠色河流無限延伸,看久了,眼眶便酸楚泛紅,再堅硬的心也總該融化了吧。

美國駐華領事館房頂的星條旗,黯然降下。蔣介石下台,被迫往台灣撤離。

穿著軍裝的他,在沒有戰火的歲月顯得更加英氣。

“琳子,你也很好看。”

“也?”

“我聽到你在誇我。”

“我沒說話呀,你自戀。”

“你心裏在說話。”

兩人走在南京路店街頭,身上都是解放軍軍裝。到處歡聲笑語,聚齊同慶,黑乎乎的大棉衣背後用粉筆寫上字——“解放”。國際飯店上那麵青天白日旗被降下。賣雜貨的攤販聰明的很,“和平”西瓜,“勝利”冰棍兒,買的人不要太多,就衝著名兒。派克鋼筆廣告出現在《中央日報》,“筆”“必”同音,是宣誓必成的信念。

不知過了多久,一同乘火車抵達寧波縣城,抗戰時期,忘記是哪一年的事了,九月份,國軍七十軍進城,老百姓麵前歡欣心裏複雜,當時守城的是日軍九十一旅和汪精衛的偽軍第十師。記憶模糊,便不再回顧了。

為什麼要來寧波?因為他。問原因,他卻忘記了。

抬頭看去,分不清那是一座城還是一棟樓?還是,一段曆史,也許這就是原因吧。

表麵的紅木漆掉了大半,實木雕築的精美被炮火洗禮,仍顯光輝。

鼓樓沒有鼓,隻有計算時間的漏。

在一家店門口停駐,腳步很同步,默契相當。招牌不大,擠在其他店鋪中間不起眼。

“走嗎?”

“進去吧。”

紅色大幕布與人形成鮮明反差,我倆坐在那兒。聽一聲哢嚓,那灼燒眼球的強光讓畫麵定格。

“太亮了,都睜不開眼。”

“那不行,你單獨來一張。”

“不好吧?”

“快嘛!”

“那行吧。”

他很拘謹,手搭在腿上,臉上的表情特別不自然。我這個急性子看不過去。

“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