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打敗敵人,幹脆加入他們
管理
作者:Corie Brown
Sierra NevadaBrewing(內華達山脈啤酒公司)的創始人Ken
Grossman( 右) 和他的兒子Brian—— 公司設立於北卡羅來納州的
Mills River 啤酒廠的聯席經理。
Old Foghorn是北卡羅來納州海岸線家喻戶曉的烈啤酒名稱,當Lenny Mendonca在2000年成立自己的精釀啤酒廠牌HalfMoon Bay Brewing時,他啟用了這個名字。但很快,作為“新人”的他收到了一封信,並被告知FritzMaytag所掌管的AnchorBrewing公司(該公司被譽為“精釀啤酒的鼻祖”)已經注冊了這個承載著當地民眾記憶的名號。作為知名管理谘詢機構麥肯錫的資深合夥人,Mendonca當然深知其中的門道——當你侵犯了競爭對手的商標權時,將需要麵臨哪些法律程序。但值得慶幸的是,他收到的這封信與他預想的不同。
Mendonca回憶道:“這是由Fritz本人(而不是他的律師)發出的信件,他友善地建議我們尋找另一個替代名字,並祝願我們好運。”正是Maytag這種讓人如沐春風的低調作風,讓他逐漸領悟到精釀啤酒同行們的處事原則。
“我會給精釀啤酒產業的每一個夥伴回複電話。”他表示,“這是Fritz等前輩們定下的不成文的規矩。”
在Maytag買下AnchorBrewing公司並將精釀啤酒引入美國的50年後,“團隊精神”已被帶入精釀啤酒業的血脈,他們互相敞開大門,不僅分享各類儀器設備,還幫助彼此培訓員工等等。讓其他領域打破腦袋的“商業機密”在這幫人眼中不名一文,他們反而以沒有秘密為榮。
當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Avery Brewing的AdamAvery與加州聖羅莎的Russian River Brewing Co.的Vinnie Cilurzo發現他們都擁有一種名為Salvation的啤酒時,索性聯合生產,於是“要協作,不要官司”(Collaboration Not Litigation Ale)這個略顯奇葩的啤酒品牌便應運而生。而在精釀啤酒業,這種競合關係比比皆是。
對此,現在已經成為麥肯錫名譽總監的Mendonca評價:“這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文化,看起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做個不那麼討厭的人對企業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事實的確如此。精釀啤酒業已經曆六年高速的可持續發展,年均增長率超過10%且毫無放緩的跡象。但與此同時,美國啤酒業卻停滯不前。2014年,精釀啤酒零售量增加了22%,從百威英博公司(旗下擁有全球最大的啤酒釀造公司,有百威等品牌)等行業巨頭手中搶走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
從銷量而言,精釀啤酒隻占啤酒行業總銷量的11%,但其創造的銷售額卻達到了19.4%的份額。根據2015年年初的統計數據,美國共有3400家精釀啤酒廠,每周還有約10家新公司成立。新手公司的失敗率如何?答案是:幾乎為零。
Mendonca認為,這種爆發式的增長顯然有助於形成合作文化,同時合作又帶來了更快的增長。這種良性循環模式的構建,值得其他產業學習。
不抱團就無法生存?
根據斯坦福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教授BobSutton以及商學院組織行為教授HayagreevaRao的觀點,所有以“手工製作”“手工藝人”以及“本土特色”來描述的商業產業,都能夠從競爭者的相互合作中受益。
規模化、折扣和一致性是大品牌企業成功的三大標誌性詞彙。而手工製作業則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它以差異化、限量版等著稱。消費者會用“真實可靠”和“高品質”等來形容手工藝品,同時,他們也樂意為此花費更多,並在自己喜歡的品類裏盡可能地嚐試各類產品。對這部分消費者而言,手工類產品的品類是其首要考慮因素,每個品類下獨立的品牌反而列在第二位。
此前一直被禁或由巨頭把持的行業突然出現大規模的調整或技術革新,新貴玩家伺機而入,這樣的變化往往容易帶來手工類產品的井噴期,前者如精釀啤酒業,後者則以大麻產業為代表。
作為挑戰巨頭的後起之秀,他們最初並不會彼此結盟,除非不抱團就無法生存。隻有在共同麵臨生死存亡之時,結成同盟軍並推舉出領導者為行業發聲才會顯得異常重要。
“當某個領域需要進行知識分享、尋求合法化地位以及提升銷量,並以此來抵禦共同的敵人時,合作才會彰顯出自身的價值。”Sutton分析道,“在強大的對手麵前,產業內的結盟會變成一種社會化現象。”他以開源軟件開發者如何創建一種協作文化來對抗行業壟斷者微軟為例進行了說明。
而Rao則將這種對戰總結為“化戾氣為祥和”,用冷靜的商道來處理白熱化的競爭。為了生存而進行的所有努力本身具備巨大的能量,它驅動利益共同體將組織的利益置於個人收益之前。他指出,基於本地化社區的電台在麵臨大型全國性電台的衝擊時不得不協作求存;美國汽車協會的成立也與之類似。當時一群汽車愛好者彙聚到一起,分享彼此的想法,為提升汽車這種全新的交通工具的知名度自發向民眾普及知識並刺激市場對它的需求。美國汽車協會成立數年之後,福特公司才推出自己的T型車(FordModelT)。
根據Rao的分析,如今最主要的協作組織誕生於人們不斷增長的健康飲食需求,有機食品或其他“自然原生”產品便是其中之一。美食餐車也應運而生。這是餐飲服務領域的最新突破,它需要各美食餐車的車主彼此協作才能從實體餐飲業者的重圍中突破出來。實體餐飲業者不僅製定了嚴苛的質檢規章製度,更對美食餐車能夠出現的地點以及運作模式等列出了明確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