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偶們用分享經濟做不一樣的親子出行(1 / 2)

偶們用分享經濟做不一樣的親子出行

管理

作者:張清

“偶們”創始人曹李濤是一位連續創業者,2008年就開始創業,在to B領域摸爬滾打。2010年他開始了第三家公司的創業,叫“我們網”,是一個類似開心、人人的社交平台,不過是以鄰裏社交作為切入點。期間他還打造了一個叫“我愛購”的社區大電商,結合我們網做B2C電商,不過最後卻遭遇互聯網泡沫而以失敗告終。

談起這段經曆,曹李濤感歎當時自己“年輕氣盛,心比天高”,“社交+電商”——互聯網這兩大最難的事他都幹了。“其實以當時自己和團隊的能力是無法承擔的,不管是資金、團隊,還是運營、市場,你能想到的問題他們都遇到了。”曹李濤坦言,當時最根本的失敗原因就是盤子太大、市場不成熟、需求沒抓準。

不過正是這段經曆讓他找到了現在的 方 向,找到了一部分人的“痛點”。偶們是一個專注於 0~12歲孩子的父母帶孩子去哪兒玩的移動互聯網平台。平 台 聚合了國內外親子遊、周邊親子遊、精品親子活動、遊學、冬夏令營、親子場所、演出展覽等有關於親子出行的內容。

同時,偶們親子出行還有周末去哪兒玩、本月推薦、當季最新等專題推薦,更加便捷了父母帶孩子出行,解決了父母不知道帶孩子去哪兒玩、怎麼玩、玩後能給孩子帶來何種收獲的痛點。

並非簡單地打造親子版攜程/去哪兒

在做“我們網”時,曹李濤發現有兩個話題討論非常火,一個是關於孩子的,一個是關於寵物的。他最終決定沉下心來,選擇其中一個小而美的方向。在進行了很長時間市場調研之後,最終他選擇親子出行這個尚有市場空缺的垂直細分領域開始了新的征程。

通過《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的火爆可以看出“親子遊”在父母孩子當中有多受歡迎。不過曹李濤認為目前並不存在真正的親子遊產品。現在市麵上那些常規的旅遊產品隻是簡單地加上了親子的話題,頂多算是家庭遊,隻是一種不細分用戶的標準化產品,也造成親子行的各種信息散落在網絡的各個角落,對於真正有親子出行需求的父母來說很難把它們發掘出來。

不過偶們並非隻是想簡單地做一個親子出行線路的聚合平台,他們想要賦予這個平台更多的意義,因為普通的親子出行線路隻局限在遊玩,做得比較“輕”,並沒有根據親子出行用戶的特點打造產品。

大家都知道旅行對於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很多父母帶孩子出去玩隻是停留在“走馬觀花,到此一遊”階段。其實很多父母都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收獲更多(尤其是中高端收入人群):最基本的是讓孩子開心、增進親子感情,再高一層就是擴充孩子的知識視野,更高一層是培養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懂禮貌禮儀,最高層次就是對孩子性格的培養了。

“ 偶們”創始人曹李濤

為什麼現在早期教育這麼火?根本原因就是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好地了解這個社會,而性格的培養就在其中。早期教育主要有三種情景——家庭、教育機構、戶外,最後這一個是孩子最期待最喜歡的,卻也是普遍缺失的。

其實親子出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環節。曹李濤舉了一個朋友的例子,他的孩子從 2歲開始就跟著他全球到處跑。這個對比看起來誇張卻真實存在 :“當別人的孩子護照都換一本了,懂禮儀禮貌,在飛機上知道不哭不鬧,而你的孩子還在樓下光著屁股玩泥巴,滿街亂跑亂撒尿,脾氣還大得不得了。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很多人從小就沒出去旅行過,長大了之後出差坐火車都會發怵,更別提離開家鄉獨自去遠方打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