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在東北亞地緣政治變局中的戰略選擇(3 / 3)

新形勢下中國的戰略選擇

東北亞地區是我國周邊外交和大國外交的交彙之地。如何經營好東北亞地區的周邊環境,實現與周邊國家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是我國外交必須麵對的課題。同時,中美、中俄大國關係的有效溝通與協調也是這一地區成為亞太地區“和平穩定之錨”的重要前提。

落實“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構建“一帶一路”的東方起點。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主持召開的周邊外交工作會議為我國如何在新時期開展有效的周邊外交指明方向。我國在對外交往中應時刻秉持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東北亞地區彙聚著中、日、韓等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的經濟體,隨著俄羅斯發展戰略重心的東移以及朝鮮國內經濟政策的變化,這一地區正迎來實現區域合作快速發展的新機遇。我們所實施的“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不但能夠使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更加充實,也能夠加速中韓自貿區建設,加強中朝、中日關係,為我國營造穩定的周邊環境。同時,我國所提出的“一路一帶”戰略構想也能為東北亞國家加強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提供新的路徑。東北亞在地理位置上扼守著“環日本海經濟圈”以及通向北極新航路的鄂霍次克海。中俄日韓等國都是海洋大國,通過加強與這些國家的務實合作,加快圖們江流域的國際開發,我們可以將東北亞地區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這無疑會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並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複興。

充實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構,推動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設。中美關係是21世紀東北亞地區穩定的基礎。中美如何相處決定著東北亞地區的未來。隨著2014年美國經濟逐漸走向複蘇以及奧巴馬總統失去對參眾兩院的控製,美國未來必然會在這一地區投入更大的精力,這也將給我們帶來更大的戰略壓力。為此,我們應加快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構建,在“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基礎上豐富中美在各個領域的合作內容和機製建設,防止因美國國內政治、經濟形勢變化而給中美關係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同時也要防範美國利用中國與鄰國的矛盾來惡化我國周邊環境的企圖。此外,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而實施的“東進”戰略為我國加強中俄戰略協作,穩固周邊安全環境提供難得機遇。中俄的貿易結構有著很強的互補性,但中俄之間的貿易額相較於中國與其他東北亞國家的貿易額卻顯得很有限。俄羅斯此次實施的遠東開發戰略是我國企業實現“走出去”,提高中俄貿易合作水平的重要契機。隨著俄美、俄歐關係的惡化,未來一段時間,中俄關係將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中俄應當加強在地區和國際問題上的協作,攜手應對美國日益強化的同盟體係。

利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難得機遇,推進東北亞安全環境建設。二戰之後形成的國際秩序是東北亞地區和平發展的基石。隨著日本逐步解禁集體自衛權和國內政治勢力日趨“右傾化”,這一秩序正在遭受嚴峻的挑戰。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俄美朝韓在這一問題上有著共同的曆史記憶。我們應當利用這一難得的曆史機遇,與相關東北亞國家共同維護二戰之後形成的地區秩序,推進東北亞地區安全環境建設,以此彰顯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與作用。

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是國際關係架構進入快速變革的時期。作為我國周邊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北亞地區也進入地區秩序轉型的關鍵階段。在這樣一個時期,我國應當緊緊把握曆史機遇,努力加強互利共贏的大國外交,實踐“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積極推動地區秩序和安全環境向著穩定、有序的方向前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以及“中國夢”的實現搭建一個有利的平台。

(責任編輯: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