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構建東北亞和平安全機製應滿足哪些條件(1 / 2)

構建東北亞和平安全機製應滿足哪些條件

封麵話題

王俊生(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目前,圍繞東北亞多邊安全機製建設問題產生兩股新的動力,各國利益均受牽動。一是地區局勢的進一步複雜化。這包括中日、韓日關係因曆史和領土問題發生嚴重波折,朝鮮在擁核道路上越走越遠,中美地緣戰略競爭因素增多,等等。二是中國推進周邊戰略的客觀需要。中國外交更加強調周邊地區的重要性,在東南亞、中亞、南亞三個次區域方向上推出“一帶一路”和中巴、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即將形成“T”字核心外交圈層。但東北亞多邊安全機製的缺失和相關國家間有效溝通的不足嚴重製約著中國實施新時期周邊外交戰略的效力。為了維護地區和平、構建周邊戰略,中國應該在東北亞大力推進多邊和平安全機製建設。

一般來講,在一個地區構建和平安全機製,需要滿足三個基本條件。第一,安全利益的互惠性。如果僅是一方或少數幾方獲利,多邊和平安全機製將難以運行。第二,有發揮實際領導作用的國家。在全球無政府狀態下,多邊和平安全機製的構建需要擁有能最先展望未來和最先傳播藍圖的領導者。這個領導者要有意願、有能力牽頭製定規則,必要時調動集體的影響力約束機製成員的行為。第三,各方在機製構建過程中對雙邊問題的容忍度。多邊和平安全機製旨在維護各成員國的共同安全並實現和平,這就要求機製的整體性、嚴肅性、延續性強勁到足以承受機製成員間雙邊矛盾的衝擊。

然而,構建東北亞和平安全機製的努力在以上三方麵均存在巨大障礙。“互惠性”方麵主要有兩大挑戰:朝鮮的行為與美國的同盟。一旦多邊和平安全機製啟動,朝鮮實質上握有“一票否決”權,就像在六方會談中那樣。正是因為朝鮮自身麵臨問題最多、手中籌碼最少,且與其他參與方之間缺乏互信,退出或威脅退出機製就很可能成為朝鮮實現目標的另一籌碼。

美國在東北亞地區雙邊同盟的存在與加強,其實質將是“大機製中的小集團”,必會阻礙機製朝著普惠方向發展。美國在東北亞的同盟建設主要著眼於遏製中國、威懾朝鮮。對於擬議中的東北亞和平安全機製,麵對美日同盟、美韓同盟以及美日韓不斷強化的三邊安全機製,中國要麼與俄朝形成“統一戰線”針鋒相對,要麼在與其競爭中處於弱勢,中俄朝之間也無法形成類似於美日韓三國間的那種牢固關係。

朝鮮半島局勢演變帶來的地緣政治變化最能牽動大國格局調整。東北亞地區的大國博弈向來最為激烈。各大國將傾力爭奪多邊和平安全機製的領導權,這尤其將表現為中美競爭和中日競爭。在俄羅斯“東向戰略”已成定局的背景下,俄美競爭也會比較激烈。域內中小國家如韓國、蒙古、朝鮮又難以像東盟那樣在區域機製中扮演“小馬拉大車”的角色,因為蒙古自身影響力顯然太小,而韓國與朝鮮各自與中美的戰略關係又嚴重失衡。

東北亞各國在安全上不僅缺乏明確的共同目標,而且相互間存在深刻、尖銳的矛盾,這表明無論何時東北亞和平安全機製的最大挑戰都在於內部。朝韓冷戰對峙、中日釣魚島爭端和曆史問題、日俄領土爭端、韓日領土爭端和曆史問題等雙邊問題均屬結構性矛盾,短期內看不到解決的希望,還有隨時激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