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賽盛景不代表國足盛世
聯賽是一個國家足球發展的基礎,但是聯賽的繁榮並不能完全代表整個國家足球水平的強盛。僅以英格蘭為例,英超聯賽從經營模式上說無疑是全世界最成功的足球聯賽,從競技層麵上講也同樣是世界頂尖水準。但是不斷的外資注入、不斷的天價引援,讓英超在打造“金元帝國”的同時,也進一步壓榨了英格蘭本土球員的生存空間。英超聯賽成立之後,英格蘭代表隊在歐錦賽上的最好成績僅是1996年在本土舉辦的歐錦賽上殺進4強,2008年甚至無緣歐錦賽決賽圈;世界杯上英格蘭近些年的最好成績也僅僅是打進過8強而已,重現1966年的輝煌似乎越來越遙遙無期。
相比英超聯賽,中超的外籍球員對於本土球員生存空間的擠壓還沒有那麼明顯,因為我們的聯賽還有對外援名額的限製,而不像許多歐洲聯賽那樣將限製的範圍擴大至整個歐盟區國家。但是,過多的重金引援還是給中國足球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負麵影響,諸如上文所提到的,由於過多外援前鋒的存在,導致本土優秀前鋒的數量已經屈指可數,這樣下去,我們的未來鋒線之星何時才能橫空出世?試想一下,如果不是從2000年開始我們的聯賽就禁止引進外籍門將,那麼也許現在我們能夠拿得出手的優秀本土門將也同樣會寥若晨星。
當然,上述言論並不是意在表達引進高水平外援有多麼不好,高水平外援至少可以在球隊的日常訓練中“幫帶”我們的本土球員,從而提高他們的整體實力。但是我們還是不得不說,一味引進高水平外援,而忽視對本土球員的培養,對中國足球而言或許是致命的,別忘了,本土球員才是我們真正的財富。當大牌外援履行完合同拿著賺足的薪水拍拍屁股走人後,留給我們的依然是“一地雞毛”的聯賽和國家隊依然無緣進軍世界杯決賽圈的窘狀,這讓中國球迷情何以堪?
中國足球的根到底在哪?
事實已經證明,足球運動不會像其他一些奧運項目那樣,靠舉國體製就能夠完成衝擊金牌的目標,足球水平的提高需要真真切切的群眾基礎。僅以我們的近鄰日本為例,眾所周知,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男足擊敗日本男足根本不費吹灰之力,但是與我們幾乎同步開展職業化的日本足球卻由於真真正正地受益於這條“職業化”道路而遠遠地趕超了我們,其正規的聯賽模式和完善的青訓體係都讓我們自愧弗如。首先,日本的校園足球體係非常完善,從小學到高中都有分年齡段的正規聯賽,從縣區到全國,每年都有1萬多所小學和1萬多所中學參加比賽,參賽人數多達幾十萬人,風靡一時的日本動畫片《足球小將》幾乎就是日本校園足球的真實寫照。第二,日本的各職業俱樂部都對青訓格外重視,每家俱樂部都有著上至U18、下至U12的完整的梯隊建設。據相關資料顯示,日本的足球人口已經達到了200萬,而我們國家的人口總數雖然超過日本10倍,但是在足球人口方麵卻不及人家的1/10。差距究竟在哪裏?很明顯就差在群眾基礎上!在日本的青少年中,足球的普及度非常高,而我們的青少年麵對的卻是一成不變的應試教育,甚至有很多學校以“怕損壞校園設施”為名禁止學生踢足球,種種荒謬的背後折射的是深深的無奈。此外,在我們那些諾大的城市中,又有幾塊地皮是計劃用於足球場建設的?很多城市恐怕搜遍全城也隻能找出一兩塊正規的足球場。反觀土地麵積遠遠比不上我們的英格蘭,僅倫敦就有13家職業足球俱樂部共存,而且每一家俱樂部都有自己專屬的足球場。沒有場地、沒有環境、沒有對孩子興趣的培養,我們何談足球根基?而沒有了根基,我們的足球水平又當如何提高?
或許隻有當“大力發展校園足球”不再是一紙空談的時候,當我們的城市中再多一些可以踢球的場地的時候,當那些相關的決策者真正改變觀念的時候,當孩子們真正能體會到參與到足球運動中的快樂的時候,我們才有底氣期待中國足球的真正騰飛,否則,一切繁榮的表象都注定隻能是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