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思想

文化

作者:薛巍

奈傑爾·沃伯頓(左)和大衛·埃德蒙

《不朽的思想:27位當代哲學家談27位往昔哲學家》經過深思熟慮的晦澀難懂

哲學家訪談能被下載2000多萬次,製作者之一奈傑爾·沃伯頓說,這一方麵表明公眾對哲學很感興趣,另一方麵表明哲學家們還不夠貼近大眾。英國哲學家、上議院議員瑪麗·沃諾克在訪談中說:“自黑格爾以降,有那麼一個哲學分支喜歡追求晦澀,我認為這完全是對哲學應有之義的誤解。”薩特的《存在與虛無》中還有一些趣聞軼事的部分,相比之下,他的《辯證理性批判》更加晦澀難懂,寫作方式也很粗糙。“然而,我們必須要記住的是,當《辯證理性批判》在1960年出版的時候,我們還沒有讀到更為晦澀難懂——經過深思熟慮的晦澀難懂——如德裏達那樣的法國哲學家的作品。這是因為他們想要意味深長。他們受到了海德格爾的過度影響,海德格爾認為哲學必須得有完整的、特殊的詞彙表以及無人可懂的處理事物的方式。”

英國哲學家的著作大多像英國作家的散文一樣貼近生活、文字曉暢。所以有人說:“密爾的《論自由》是迄今為止最鼓舞人心、通俗易懂、論證嚴謹的哲學傑作。很多密爾的同時代人都說,閱讀這本書時有一種聆聽福音的感覺。《論自由》似乎是自由主義思想的新約,因為該書言簡意賅、文筆流暢、引人爭論。”

英國作家、詩人托馬斯·哈代是密爾的執著的“粉絲”。在他的小說《無名的裘德》中,一位名叫蘇·布裏赫德的女主人公讀到了密爾的著作,然後對她的丈夫說:“我們必須不斷地選擇自己的觀點,密爾就是這麼說的。為什麼你就不能這樣做呢?”她的丈夫理查德·費樂生說:“我為什麼要在乎密爾的想法呢?我隻想過平靜的生活。”沃諾克用這個故事來說明密爾提醒人們要警惕的“習俗的專製”。“你可以想象一下哈代的讀者們會說:‘沒錯。密爾是真的想讓我們質疑一切嗎?我也隻想過平靜的生活。’對密爾來說,在那種平靜的生活(既定意見的沉睡)中,我們不再質疑自己和他人,這時就危險了。在這種情況下,自由主義思想就會麵臨威脅。”

這些哲學家訪談一般都會揭示出曆史上的哲學的現實意義。安東尼·肯尼在介紹阿奎那的倫理學時說,阿奎那經常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良心的作用。“很多人都覺得,隻要你是在依照良心行事,那麼一切都是對的。阿奎那駁斥了這個觀點。因為你的良心可能是無知的,你有義務去喚醒它。如果你違反自己的良心,你就是在做錯事。但是聽從良心行事並不必然意味著你做得對。不少人認為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前往伊拉克戰場是違反自己的良心。但阿奎那就會說,這回答不了布萊爾做得正確與否的問題。”

有不少哲學家在訪談中修正了人們對一些著名哲學概念或命題的誤解。比如牛津大學古典哲學教授特倫斯·埃爾文說:“人們可能誇大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一些人把它理解成建議在所有事物中實現穩健適度:短語‘中庸之道’是聖保羅一句話的誤譯,也錯誤闡釋了亞裏士多德的思想。亞裏士多德的意思是,美德並非簡單地存在於我們表達衝動的時候,人們可以從自然或教養中獲得這種衝動。此外,美德也並非單純地以禁欲主義的形式抑製這些衝動。美德是介於放手一切和壓製一切這兩個極端之間的某種事物。從這個方麵來說,它處於中間位置或中庸狀態。這種狀態是實踐理性指引下的非理性和理性衝動的適當和諧。”在闡述他的中庸之道時,亞裏士多德說有些事情並無適當的量可言。例如,任何數量的謀殺或通奸都顯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