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馮揍日(2 / 2)

祖母是祖父撿來的,當時祖母家鬧饑荒,祖母就從家跑了,正巧遇到山中出來購置糧食的祖父,那年代,吃不上飯,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賣兒賣女,跟了祖父,做了祖父的小跟班。也是緣分,祖母和祖父差了十八歲,可是兩人日久生情,相愛了。沒有什麼辦不辦置,點了紅燈,貼了喜字,接了蓋頭,同了床就是夫妻。洞房當天,陳海拜了天地,撒酒給了陳九,給當年救了自己的玄子道人填了把土,忍不住哭了。祖父臨近四十歲有的我父親,那時候滿清氣數已經盡了,天下大亂,軍閥割地為王。祖父一生算的一手好命,幫人尋得好墓穴,可是父親似乎就是來克祖父的,討債的,父親不信鬼神,從小就與祖父不兩立,相互看著不順眼。祖父總跟祖母歎氣說“強子就是來討債的啊!”每每這樣,祖母總是勸祖父,畢竟是父子。

父親十七的那年,祖父和父親父之間的矛盾終於爆發了。當時全國抗日戰爭全麵爆發了,父親愛國,一腔熱血要投奔革命事業。祖父老來得子,怎麼舍得,就這一個獨苗,可是最後還是拗不過父親,一身本領父親一點都不會,父親北上前,祖父埋了殘破的《星鬥七星古卷》正本,花了一夜時間用楷書手抄了一份,放了父親的包裏,還留給了父親一封信。後來父親跟隊伍北上去了東北,到了的第一天就是保護鄉民撤退,阻擊日本鬼子,祖母的包裹都無暇顧及打開,隻能一直背在身上,一來二去,這包裹背了小三年。

父親參加了百團大戰,在一次衝鋒陷陣中子彈打穿了父親的胸腔,戰友紀剛從死亡堆裏背出了父親,當時包裹被打穿了個洞。

父親活下來就是個奇跡,醫生說那子彈似乎力道少了許多,就差一絲一毫就碰到了心髒,可是偏偏就碰到。

也是這個時候,父親在醫院裏打開了包裹,看到了祖父留下的信,還有一塊被打碎了的玉,上麵零星的能看清楚‘馮海’二字。一輩子沒流過淚的父親流淚了,信件看完的時候,父親心口堵得慌,嚎嚎大哭,像是一個孩子。

信上麵前半部分簡單的說了祖父的經曆,至於後半部分基本都是歉意,不過最後的幾句話父親頓時明白了,是祖父用命救了他,雖然他不信鬼神,可是祖父那份父愛,他選擇了相信。

信上後幾句話:“兒啊!爹悔恨你在身邊的時候沒多多說上幾句,爹曾經給你卜了一卦,你二十幾歲有大劫,我們一家本姓馮,不姓陳,爹答應你祖父陳九,給他兩世根,爹做到了,至於第三世,姓馮姓陳,你就看著辦吧!那玉是爹的本命玉,爹歲數大了,想不出好法子幫你渡劫,隻能用那玉給你續命用了,你我今生父子緣分已盡了,好好活著,勿念!”

當時母親是醫院的護士,因為好奇父親的舉動,相識了。

後來父親腿上有傷,也厭倦了沙場上的生活,和母親結了婚,離開了部隊,回了趟湘西老家,想要去看看祖父。

去的時候,祖父已經駕鶴西多日了,祖母獨自守著山中的城隍廟,一了解,祖父正是我父親中彈那時候暴斃而死的,父親愧疚,拜了祖父的墳,填了填土,淚還是忍不住的流。

父親本來想勸祖母和他一起走,去長沙母親家鄉安家,可是祖母搖頭,說要陪祖父走完一生,就希望逢年過節,父親帶帶妻兒來看望看望她就好了。

父親拗不過,就離開了,帶著母親在長沙安了家。

我是四五年九月二日出生的,說來也巧,在我出生的第二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母親是書香世家出身,又是學醫的,本來母親給我起的名字叫馮瑞祥,意思就是祥瑞,未來充滿光明,歸了馮家本姓不說,又文雅,又好聽,當時父親也覺得不錯。

可是父親是當兵的,第二天當聽說日本投降了,當時就變卦了,非要給我改名字,想了幾天幾宿,連覺都睡不好,突然有一天夜了,父親似乎來了靈感,我的名字也就定下了——馮揍日。

我母親當時都氣樂了,可是又執拗不過父親,這名字就一直到了現在。

我小的時候是在祖母的城隍廟長大的,經常聽祖母講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後來到了學知識禮節的時候,母親接我回了長沙。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見父親打開了泛黃的包裹,躲在房間裏吸煙,看著祖父的信流淚,我就記好了父親放包裹的位置,趁父親不注意,偷了出來,那時候起,我開始接觸了《星鬥七星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