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分兩步走(1 / 2)

曹水江提供的名單上一共有21個人,其中有16個,是李鬆林的自己人。從材料上看,這些人存在的問題,比李鬆林提出來的那18個人更為嚴重。如果要執行紀律的話,那18個人被撤職,那這21個人也一個都跑不了。

李鬆林有一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鬱悶。

而且,從職位上看,李鬆林覺得自己還吃虧了呢,他提供的那份18人的名單,其中有7個隻是一般的科員,副科級是有10個,正科級的隻有一個,而曹水江提供的這份21人的名單呢,一般的科員隻有4個,另外17個,有13個是副科級,4個是正科級,正科級的,全部都是李鬆林的自己人,副科級也有一大半是他的人,如果把他們全都撤了,那李鬆林這一次的損失就大了。

馬勒戈壁!這肯定又是劉岩搞的鬼。

李鬆林在心裏罵著,身體裏有一種被人擠了爛瘡的疼痛感,但他又無可奈何。

今天的議題,是由他提出來的,在大家的眼裏,他就是那個挑事的,劉岩隻不過是借力打力,利用他提供的機會整了他的人,李鬆林隻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而且,從各位常委所表達的態度上看,他們強調對這21個人的處理似乎更堅決一些,這時候李鬆林要是替他們開脫,那就犯眾人惡了。

更讓李鬆林感到後怕的是,劉岩剛才已經做了動員,號召各位常委把目前存在的問題都提出來,一次性給予解決。如果真的出現了那樣的局麵,那李鬆林自己在政府部門的班底,幾乎就要全軍覆沒了。

絕對不能讓這樣的情況出現。

李鬆林在心裏喊著,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之下,他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當務之急,就是要阻止住劉岩進一步的行動。

雖然有點把自己吐在地上的唾沫再自己舔起來的嫌疑,但李鬆林卻不得不說話了:

“我剛才仔細統計了一下,我和水江同誌提出的有問題的幹部,加在一起一共是39個人,這些人,一共涉及到了11個單位,39個工作崗位,如果這39個崗位全部動的話,每補充一個人,隨後可能要跟著動三到五個人。剛才我已經說過了,這次的人事改革,隻是一次局部的動作,所以,所有人員的調整,隻能在我們這個圈子內解決。這樣一來,我們鈞都市政府這一塊,一下子就要調整一二百個人。按照組織原則,這些人的調整,除了要進行必要的考核之外,還需要走組織程序。不管是考核還是走組織程序,都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一二百個崗位,怎麼進行考核?誰來組織考核的題目?誰來組織考核的過程?這都是問題。一二百個人的考核以及組織程序走下來,至少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甚至是更長。再加上常委會討論等一係列程序,全部走完恐怕一年的時間都過去了。而我們對幹部的崗位配置,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的,這中間,不能存在太長的空檔期,尤其是像我們的一些正科級副科級的領導崗位,更不能長時間空著,這樣的話對我們整體工作的有效開展是極其不利的。所以,我個人認為,鑒於我們鈞都市目前組織人事工作的特殊情況,這次的改革,更適宜於分步走。”

劉岩緊接著說:“按鬆林同誌的意見,你覺得應該分幾步走呢?”

李鬆林期期艾艾地說:“分兩步走吧。”

劉岩又問:“分哪兩步?誰在先誰在後?”

這個問題,讓李鬆林很難回答,按照他自己的心思,當然是先解決他提出來的那18個人的問題,把曹水江提出來的人,放在以後解決。他很清楚官場上的遊戲規則,有些事一旦放下來,要不了多長時間就放涼了,誰也記不起來有這麼一檔子事了,那就沒什麼事了。

可他要是這樣說了,劉岩肯定會把他懟回去。

就在李鬆林張口結舌的時候,劉岩又說話了:

“分兩步走,在主觀上是可以的,但在客觀上,卻完全行不通。分先後的本身,便會給人們一種錯覺,認為我們在同樣問題的處理上,帶著嚴重的傾向性。我認為,既然出現問題的性子是一致的,就應該放在一起解決。至於鬆林同誌提到的涉及崗位太多的問題,我在這裏先糾正一下。這次的改革,雖然牽涉到了39位同誌,因此而牽涉到的同誌,可能有一百多人,但並不是每一個人就是一個工作崗位,有些人的工作崗位是相互重疊的。我大致算了一下,如果把這個因素刨除的話,所牽涉到的工作崗位,也就是三十多個,這個數字跟西城工業園區差不多。西城工業園區進行人事改革的時候,我們工作的重點,是在解決人的思想觀念上,那畢竟是我們第一次搞這樣的改革,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種新的嚐試。相關的人在思想上有情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現在呢,大家已經充分認識到了改革的重要性,所以在這方麵,我們不需要像西城工業園區那樣花大力氣去解決人的思想問題,這樣的話我們就會騰出好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我的想法是,這次的改革,雖然是局部的,但仍然可以采取西城工業園區的方式,特事特辦,專事專辦,我初步估算了一下,如果我們把各方麵的工作都捋順的話,不出半個月,就能完成全部的組織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