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打仗,一般都會選在春秋兩季,避開寒冬和盛夏,冬天打仗除了要抵禦嚴寒,而且出現傷口還會很難愈合,至於夏天,炎熱是一個方麵,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批戰死士卒的屍體如果得不到掩埋,那麼瘟疫就隨時可能爆發。
從癭陶出征之後,文遠的大軍就以日行三十裏的速度緩慢向南行進著,除了此次兵馬眾多需要協調之外,原因就是這炎熱的天氣。炙熱的天氣將整個大地都變成了一個蒸籠,在這種狀態下行軍可是很耗體力的,因此隻選擇早晨和下午的幾個時辰行軍,其餘時間,文遠都會讓士卒紮營歇下。
從癭陶向南,文遠第一站先是到的鄴都,雖說兵權在文遠手裏握著,可名義上的命令還得從獻帝那兒簽發。小皇帝自從上次政變失敗之後一直都安分守己的,不過暗地裏有沒有什麼想法文遠也不知道了。文遠曾經與獻帝有過不少接觸,知道劉協雖然膽小懦弱,可腦子還是很伶俐的,曆史上他在位的時候朝臣曾搞過幾次政變,如果沒有獻帝的默許甚至支持估計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文遠這次經過鄴都的時候也不忘提醒賈穆、董昭他們,小皇帝那邊可一定要看緊了!
討了天子的詔書,這會文遠才剛剛過了黃河,離著淮南少說還有千多裏路呢!不過文遠並不著急,此次傾全力南征,曹昂那點兵力根本就是螳臂當車,幾乎沒有半點勝算,就算走得慢點,曹昂還能抱著兩個郡跑了?而且這樣緩緩逼近給曹昂帶來的巨大壓迫,有時候還是能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所以這一路走來,文遠倒像是一位君王在做南巡視察,沿途州縣的情況文遠都會稍稍過問一番,畢竟自打他封公之後,已經很久沒有下到基層去看看了!
尤其是渡過黃河踏上兗州的土地,文遠更是饒有興致的觀看器沿途的風土人情來。兗州是官渡戰後新歸附的兩個州之一,從官渡之戰回河北之後,文遠有六年時間還沒有來過一次兗州呢,
一路看來的結果,成績還是相當不錯的,到任的兗州刺史牽招在這裏幹得很是得力,一切都依照這冀州的模式走著,雖然還趕不上冀州的富庶,不過比起河北另外三州,已經是不遑多讓了!
六年的休養生息,新歸附文遠的這幾個州都得到了不笑的發展,除了涼州底子有些薄、豫州和曹昂、劉備毗鄰局勢緊張以外,不經意間,司隸、兗州、徐州這些地區在經濟上已經悄然趕上了文遠麾下原本最發達的河北四州,開始能夠為文遠源源不斷的提供人力、物力,如果說上次北伐考慮到路途的原因,糧草輜重都是從河北調撥的,那麼這一次南征所,幾乎大半的物資都是黃河以南的幾個州供給!
而還有一件事更是讓文遠自豪的,記得年初府中文案遞給他的戶籍統計顯示,如今他治下的十州之地,共有戶二百七十餘萬,口一千二百餘萬人,比起曆史上三分歸晉的總人口數還要多出三分之一!
也就是說如果文遠這個時候能夠統一天下的話,即便不算上新征服地區的人口,因為他而在這個亂世中活下來的人口也會比曆史上多出四百多萬!一個人挽救這麼多條性命,這是一個多麼震古爍今的傲人功績!
看著兗州一片朝氣蓬勃的景象,文遠的心情極好,和車駕上隨乘的賈詡道:“文和先生,你說如果曹昂得知我軍大舉進攻,會有什麼反應呢?”此次南征,文遠可謂準備充分,他心裏清楚自己的對手有司馬懿,接下來甚至還會有諸葛亮、周瑜這些絕頂聰明之人!所以除了留下沮授坐鎮河北主持後方之外,其餘的謀士幾乎全部帶齊。除了郭嘉、徐庶、陳宮之外,還有賈詡、新入幕的劉曄,陳群、溫恢、管寧等二十餘人,陣容豈是豪華二字所能形容的?
賈詡年紀最長,而且是文遠認定謀士中最老辣的一個人,所以最近這些日子,文遠經常將他請到車駕上,恭聽教益,
“打,如果打不過,應該會逃吧。”文遠的這個問題身為謀士當然是必須考慮的,賈詡想都不想不假思索道。
“此話怎講?”文遠撓了撓頭道,賈詡的眼力是毋庸置疑的,隻是話很少,不認真揣摩的話還真摸不準他話中之意!
賈詡微微一笑道:“我軍勢大,想來曹昂斷然是擋不住的,即便有人妄想抵抗,不過提前準備一條後路也是萬無一失之舉……”
文遠感興趣道:“先生的意思是這次曹昂會預留一條後路以便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