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象
作者:鳳舞
繼陳光標成為中國第一位裸捐的商人之後,77歲的原湛江市政協主席陳光保宣布,死後不留一分錢給子女,所有財產全部捐出助學。陳光保的5個子女均表示,支持爸爸的決定,他們不僅不怪爸爸,而且為有這樣開明的爸爸感到驕傲。目前,陳光保已經捐出家產200多萬元,成為中國第一位裸捐的廳級官員。
陳光保少年時,因為家貧曾是偷聽老師講課的拾糞娃。1994年離休後,為了不讓自己兒時的遭遇再現當今孩子身上,陳光保說服老伴跟他上荒郊野嶺開發果場創業,並致雙腿殘疾,但他每年依然將果場的收益全部捐給助學機構,一分一厘也不給子女。那麼,他的子女為什麼能接受他這份近乎苛刻的“父愛”呢?陳光保的老伴為什麼一直站在丈夫一邊,直到臨死還惦記著助學?這是怎樣的一個大愛之家?
少年偷學遇到良師
陳光保1931年9月出生於海康(今雷州),陳家祖孫三代都是長工。9歲時,陳光保給地主家放牛,當起了放牛娃。
那年夏日的一天,陳光保將一頭剛耕完地的母牛,拴到樹蔭下麵歇涼,母牛躺下就不肯起來,不吃也不喝,沒有多少放牛經驗的陳光保以為它是累壞了,就由著它,沒太當一回事。第二天,陳光保來牽牛時,母牛已經不行了。有經驗的長工們說,這症狀,像得了瘟疫。地主聞訊趕來,二話沒說,把陳光保大罵一通:“窮人家的孩子,命衝,把我家的牛衝死了,別在這裏幹了。”陳光保抹著眼淚回了家。
家裏兄弟姐妹一大堆,不幹活就要餓肚子,父親讓陳光保去拾糞。個子矮小的陳光保挎著大糞筐、拿著糞耙沿著村裏的土路朝前走,走到村東頭的私塾時,聽到裏麵傳來朗朗的讀書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陳光保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小心地放下糞筐糞耙,躡手躡腳地走到窗戶下麵,搬來兩塊石頭,輕輕踩上,伸長脖子朝裏觀望。一位穿著長衫的先生左手拿著書本,右手背在後麵,正搖頭晃腦地讀著,下麵跟著讀的全是十裏八鄉有錢人家的孩子。
陳光保聽出了神,在心裏跟著老師一遍遍地誦念著“人之初,性本善”。這些話跟種子一樣撒在了陳光保幼小的心田。之後的許多天,他都是這樣,背著筐,蹲在窗下聽著書。
一天,學堂裏的先生讓一位學生背誦文章,學生支支吾吾半天沒背出來。這時,牆外一個流利的背誦聲卻傳到了教室,先生和學生都驚訝地伸頭朝外張望。牆外的陳光保看到窗戶上這麼多臉龐,猛地噤了聲,臉刷地一下紅了,這才知道自己的偷學計劃暴露了。
他正要走,先生招招手,讓他從前門進來。先生望著眼前穿著破破爛爛、挎著滿滿一筐糞的陳光保,明白了一切,對他說,第二天來上學吧,不收你學費。陳光保愣了一會,然後連忙鞠躬道謝。那時,陳光保朦朦朧朧覺得先生就是書裏的“性本善”,暗暗發誓自己以後也要做個像先生那樣的人。
當父親知道兒子在學堂外偷學,先生免去6鬥米的學費時,不禁老淚縱橫:“光保,陳家幾輩都是睜眼瞎,就出你一個識字的,你可要好好讀書,對得起列祖列宗,更要對得起先生對你的厚愛。”陳光保重重地點點頭。
從一個拾糞娃到讀書郎,陳光保的命運開始改變。1948年,陳光保參加了遊擊隊;1950年後曆任財務所代所長、海康縣財委秘書、區委書記等職;1964年任海康縣縣長;1983年任海康縣委書記、湛江市委常委;1992年任湛江市政協主席。為官期間,陳光保兒時內心的“性本善”種子已長成參天大樹,他特別注重教育,“治窮先治愚”,他先後多年從縣財政裏拿出500萬元專項資金,送800多名青年幹部到高校培訓。
離休開荒創業助學
1994年,陳光保離休後,當選湛江市老幹部關心下一代協會會長。當時,妻子張少喬也從教師崗位上退休,5個子女陳永遠、陳忠於、陳毛、陳主、陳席都已考上大學,長大成人、成家。按理說,辛苦了一輩子,陳光保該享受天倫之樂了。
然而,陳光保卻閑不下來。國家雖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但由於大學學費昂貴,很多孩子上不起學。兒時自己隔牆偷學的事時時浮現在眼前,陳光保感覺內心的“大樹”該開花結果了。
8月,陳光保和湛江市委、市政協的老幹部一起到徐聞縣的鄉下參觀芒果園。老幹部們紛紛議論,種芒果是一個農民致富、發展農村經濟的好辦法。陳光保聽了,內心猛地萌生了一個想法——種芒果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