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
作者:李運英
民國年間,孔祥熙作為民國政府的要員,先後擔任國民黨中央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行長,實業部、財政部部長等職,管了一輩子的錢,當時,國人戲稱其為“財神爺”。在他一生的理財生涯中,有一件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事情,那就是他曾在他的老家山西太穀縣暗地開辦經營過一家達30多年的私人銀行。
孔氏老家的私人銀行名為“山西裕華銀行”,是孔樣熙出資10萬元在山西太穀縣創辦的,對外聲稱其資本金為200萬元。1915年,孔祥熙結束了在日本東京為孫中山整理黨務的工作,同宋靄齡一起回到山西太穀縣,手頭有了點錢又不甘寂寞的孔祥熙,受祖輩和山西金融中心太穀票號商人的影響,一心想在家鄉的地盤上搞點金融業,擴大資本。山西裕華銀行的創辦即是孔祥熙用私人資本初涉銀行金融界小試牛刀的開始。正如多年後《孔祥熙前傳》一書中,孔本人所講的,“山西有煤鐵之富,我素有大誌,幼年赴美國留學時,學的是采礦。原想回國後開發山西的煤鐵寶藏,以實業救國。在前清時代,山西人執全國金融的牛耳,太穀、祁縣、平遙是晉省的金融中心,而實力恰操在票號商人的手裏。我家原有誌城信、協城鏢兩個票號,到先祖晚年才歇了業。我回國後想重振祖業,恢複山西金融勢力,以遂我發展實業之初誌,因此,就開辦了山西裕華銀行。”
說起孔祥熙開設私人銀行的真正目的,曾在裕華銀行做事多年的賈繼英回憶道:當時,孔在天津、山西等地開辦祥記公司,公司是英商亞西亞煤油公司在山西的總代理商,在與英商簽定合同時,需要找一家銀行擔保,否則,祥記公司就需拿出10萬元現款作保證金。孔想與其將押金付人,倒不如用10萬元自己設立一個銀行,自己運用、操券公司和銀行,豈不是一舉兩得。因此,他就開辦了山西裕華銀行作為祥記公司的擔保銀行。又由於孔留美時的一些舊關係,這就取得了英商的信任,英商亞西亞煤油公司也就默認了。
銀行開辦後,孔祥熙隻做他的東家,人前人後仍然做著政府的事,外人根本不清楚山西裕華銀行是他的私人企業。當時,山西裕華銀行的總經理由他的一位族輩孔泗壇擔任。孔泗壇的經營方式隻是山西票號商人的一套老規矩、舊作風,沒有自己的管理發展戰略,業務也以彙兌、放款、發行錢票等為主。為使銀行的經營風險降為最低,據聞,孔泗壇的經營手段也僅僅是把孔祥熙初期創辦銀行的10萬元私人資本存入美國在天津的花旗銀行而獲得經營效益。不過,傳聞歸傳聞,山西裕華銀行的發展戰略最終還是融入了孔祥熙的西方經濟思想和孔本人的經營頭腦,銀行始終貫徹了孔祥熙的“穩健經營,不斷注入資本,不斷提高發展”的運作理念。1928年,總經理孔泗壇缷甲還鄉,山西裕華銀行一改過去保守的經營模式,偏重開放搞活式的發展,又開辦了上海分行和山西運城辦事處。上海分行的業務主要偏重於經營證券,運城辦事處則偏重於鹽務買賣與異地彙款。兩處的年利潤均在500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