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女性與禁忌(2 / 2)

對產婦的禁忌

產婦分娩中的禁忌習俗在民間大量存在,歸結其緣由是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認為婦女分娩是一件異常神秘、可怕、充滿恐懼和災禍的事件,可能褻瀆祖宗和各路神靈,使家人遭受神靈們的懲處。因此,人們創造了各種帶有強烈迷信色彩的禁忌做法,以避免這種所謂的災難發生。

在中國各民族生活的廣大區域裏,對婦女分娩的住處曾經有過異常嚴格的限定,其目的是通過這種人為的禁忌來躲避婦女分娩產生的“凶災”。

忌諱婦女在原住地生產是最常見的辟邪手段之一。早在漢代江南一些地區,人們就有禁忌產婦在家生產的習俗,他們把產婦遷往墳墓、道路旁的臨時搭就的茅草棚裏,要待嬰兒滿月後才能歸家。《中華全國風俗誌》說:“鄂倫春婦臨產,夫為搭棚寮數裏外,送婦居之,既生兒,乃迎歸。”解放後,鄂倫春人在其聚居的村寨修建了公共產房,哪家有婦女臨產,哪家的產婦就到裏麵分娩、坐月子。

在中國一些民族的曆史上,不但曾經有過禁忌婦女在家裏生育的習俗,而且在某些地區還有避忌產婦回娘家分娩的習俗。究其理由,一則擔心產婦若生了女孩,在重男輕女的年代,她或她的家人可能來個移花接木之計,換了別人家的男嬰,以致亂了自家的血脈;二則回家生育顛簸勞累,使產婦衰弱對其身體不利。在當今浙江的某些地方,流行一種“銀換人”的分娩習俗,它的實質是對婦女在娘家生產禁忌的一種化解方法。當產婦在娘家分娩後準備回夫家時,夫家必須用銀製的男女人像或鐫有“人丁興旺”的銀飾來換回嬰孩,當地土語“人”、“銀”諧音,故又稱“人換人”。似乎經過這種處理,已成了他家人的女兒雖然在娘家生育,損害了娘家的吉祥,但通過寓有“人丁興旺”的銀飾補償,重新恢複了娘家的興旺之氣。在山東某些地區,人們相信女兒回娘家生孩子會使娘家人一輩子受窮,而且生下的孩子也難於成人,萬一產婦由於某種特殊原因不得已在娘家分娩,那麼丈夫就要用牛耕遍自家宅院的土地來進行禳解。苗族婦女在身懷六甲離預產期隻有兩個月時,就禁忌回訪娘家,因為娘家人擔心其早產,民間傳言女兒若把外姓人生在父母家,就會把娘家的福氣帶走。哈尼族也有不在娘家生產的禁忌,當女子懷孕後,她們一改不落夫家的生活習俗,而是長留夫家。

除此之外,還有對寡婦的禁忌,迷信的說法認為寡婦是不潔之人,更被視為不祥之人。此種觀念不僅在漢族中間比較普遍,在我國壯族、赫哲族、傣族等少數民族中間,對寡婦的禁忌也很多。

上述辟邪禁忌習俗和活動儀式等反映了對女性性別的歧視,現今很多地方還依然留存有這樣那樣的類似禁忌。

【責任編輯】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