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們在欣喜中國現代平麵設計所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不得不冷靜的總結和反思,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當代平麵設計領域所存在的問題同樣層出不窮。首先,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平麵設計己經遠遠的落後了。從當前的現狀來看,我們的許多作品基本上還是照搬西方的東西,中國平麵設計最大的症結在於丟失了自我。其次,二十世紀西方美學和藝術所表現出來的最大特征就是流派紛呈,並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實現了從現代主義向後現代主義的轉變。這些美學流派和思潮同樣波及到了平麵設計領域,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國際版麵設計風格在瑞士出現,並逐漸演變為風靡全球的平麵設計的現代主義範式。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於科技的創新進步,電腦逐漸成為設計的主要工具,後現代主義設計師開始致力於挖掘電腦的潛能,對日益僵化的現代主義設計規則進行了解構。於是出現了具有後現代主義特征的隱喻性、裝飾性、多元性和解構性的設計表現。然而,改革開放後,中國平麵設計領域同時受到西方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影響,很多平麵設計師對現代主義的平麵風格設計還未來得及深入探究和消化,就又倉促上陣投入到後現代主義平麵風格設計的陣營,也就勢必導致當下中國平麵設計在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風格之間徘徊和遊離,也就勢必導致當下中國平麵設計的整體混亂和無風格化。
當然,西方先進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我們應該很好的學習和借鑒,但學習的目的是吸收,是為我所用,而不是被外來文化所替代、所淹沒。我們在設計構思時,除了吸收國外的有益營養外,更要充分考慮對象的文化因子,意識到所設計的不隻是某一對象,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新的文化。當我們去深入剖析“月份牌”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並在當時和後來產生很大影響時,我們不難發現,“月份牌”根植於我們的民族文化,其表現手法和表現題材都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和時代性,但同時也借鑒了西方的形式結構,使二者得到了很好的融合,才創造了優秀的廣告作品。在這一方麵,靳棣強的成功無疑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很好的範例。之所以在國際平麵設計界能有他的一席之地,之所以他能成為華人平麵設計師的代表,我認為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的作品不僅僅注重民族文化底蘊的發掘和本土意識的確立,而且已經把西方先進的設計理念很好的融入到 中國 傳統文化中,他的作品已經觸接到了設計的最深處,是一種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文化內涵是任何優秀設計作品不可或缺的最重要因素,是藝術作品的生命之所在,失去文化內涵的藝術作品就必將失去其生命力。2008年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之所以受到大眾的青睞並得到各國設計師的好評,其中的原由也就不言而喻了。作為一名中國設計工作者,假如不把傳統文化作為設計靈感的源泉,不立足於本土文化,很難想象能設計出優秀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設計是在一定的文化參與和製約下展開和完成的。脫離了文化內涵,設計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