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金融物流業務鏈、助推中小企業融資促民生
管理創新
作者:韓誌壯
摘要:文章論述了影響國計民生的物價、內需以及民生的關係,分析並得出了融資和物流是影響這些內容的主要因素。盡管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結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但在融資和物流上都遇到了發展障礙和瓶頸。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等處境,文章提出創新中小企業融資和物流新模式,能夠有效地解決相關小企業的融資困難和物流成本高的發展製約。以大連三寰集團有限公司及大連三寰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為例,給出了具體的融資物流新模式及具體做法,這種模式能夠實現國有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的雙贏。
關鍵詞:中小型企業;創新融資;物流業務鏈;民生;物價;內需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03-0126-03
1 穩定物價的意義
1.1 物價與民生
無論是在每年的“兩會”上,中央主流媒體上,還是中央領導講話上,穩定物價、改善民生一直是熱點話題,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2012年中國經濟調控的主基調是“穩中求進”,確定了“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六大目標任務,並定調2012年經濟要“保持穩定”,“穩,就是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在2012年國家宏觀調控中,“控物價”是最重要的任務之一。為什麼物價會成為上到國家領導人、下到普通老百姓熱議的話題呢?究其原因,物價直接關乎民生,物價直接影響到了社會穩定,此外,物價也嚴重影響了內需。
如何讓物價理性回歸與收入達到平衡,最讓普通居民關注。政府層麵,物價與收入仍為2012年民生工作的重頭戲,並在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明確體現。對於居民最關注的房價,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
1.2 物價與內需
當前中國的“人口紅利”優勢逐漸在減弱,以往的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受到了國外需求不足的製約,拉動內需成為當前及今後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由於中國實際的國情以及不完善的分配製度,客觀上造成了收入分配不合理,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之間的收入水平差距過大。這種收入分配現狀嚴重製約了內需,從而製約了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引擎。
近幾年來,特別是美國次貸危機以來,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大陸,一直充當著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很多發達國家和中國周邊國際及地區大幅進口各類相當便宜的中國商品,這得益於我國“人口紅利”因素造成的產品製造成本相對低廉。但最近幾年來,無論是媒體,還是出國的國人發現一個很尷尬的現象,無論是中國香港,還是日本、韓國等國家,所銷售的日用品價格普遍低於中國大陸,且這些商品產地是中國大陸。也就是說我們中國大陸自己生產的商品,在海外銷售價格低於我們中國大陸。因此,外出旅遊“瘋狂搶購”成為中國大陸觀光客特有的
現象。
2 影響我國物價的主要因素
2.1 流通與物價
造成我國物價高,影響內需的原因有哪些?有人認為供給不足是促使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有人認為逐漸減弱的“人口紅利”和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造成的生產成本高是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還有人認為是稅收政策、交通瓶頸、物流成本等因素。從擴大內需的障礙這個角度分析,造成物價高的主要原因是物流成本高。
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生產決定流通,同時流通又對生產起著巨大的反作用。高效的流通能夠開拓商品的銷售途徑和範圍,從而快速實現商品的產品價值和使用價值,加速資金周轉速度,降低商品在零售領域的銷售價格。加速資金周轉速度降低生產領域的成本,降低商品的終端銷售價格能提升商品的競爭力。流通和生產能夠形成良性循環,最終促進生產發展,有利於國家宏觀經濟發展。
2.2 流通環節
近年來,各地政府基於多種利益驅動,利用各種優惠條件和措施,主動引入了一些國外超大型商場和物流企業登陸本地,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衝擊和威脅我國民族工商業的發展,這些外商對流通領域的支配力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經濟的平穩發展。為避免外商控製我國市場局麵的出現,政府應重視本民族流通產業的發展,以開拓爭奪更大的市場份額,更好地為民族工農業的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