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陳列背後的思維
創意與設計
作者:黃偉傑
商品陳列就是把商品通過視覺規劃呈現給顧客。視覺就是把商品通過視覺規劃呈現給顧客。如何呈現呢?
一定要了解消費者的商品規劃,這關係到層板、貨架的數量、櫥窗的規格與呈現形式。商品視覺陳列的三要素,真正到公司裏麵做商品陳列的時候,在商品陳列之前一定是公司的戰略、公司的品牌定位、公司本季度的商品企劃,然後是視覺呈現,就是把商品計劃通過陳列、海報、POP,擺放在應有的位置上,刺激消費者去購買商品。因此,視覺呈現是一個很商業化的管理技巧。中國很多客戶在經營零售上缺乏經驗,經營零售需要很多工作,最終才到終端的品類管理,但客戶都不做這些工作,管理都是靠摸索的,沒有有效的管理手段去做。要想把生意做好,業績提高,這就和以上的工作都是分不開的。
商品的視覺商品企劃包括視覺、商品企劃、商品的戰略。負責陳列的人員千萬不可忽視商品視覺,離開了商品視覺的陳列是毫無意義的。比如,公司2月份要上20個款的單品擺到所有零售商的店鋪裏麵去,這20個款裏麵包括主推款、輔助款、走量款、形象款等,這是作為一個陳列負責人員必須要了解的,這樣才能把櫥窗完美地呈現出來。
因為櫥窗必須要呈現刺激消費者購買的款式與盈利的商品配套。如果沒有配套,櫥窗陳列會是混亂的,即使漂亮也不會對生意帶來任何效益上的變化。總而言之,第一步一定要了解品牌,第二步清楚視覺陳列是怎麼做的。
具體的店鋪設計分為4個方向:
1.奢華的:奢侈品必須了解客戶定位,在世界上跟哪些品牌是相接近的。比如玉蘭油和海藍之謎的區別,定位不同,經營方式不同,品牌設計不同,品牌生產周期不同,陳列的呈現、擺放的變化周期不同。不同的消費群體,不同的層麵,對於不同的顧客,應該有它自己的呈現方式。了解對手是誰,產品的風格與誰相似,誰會成為你最終的競爭對手。
2.傳統的:比如美國小蜜蜂(Burt’s Bees),賣的是體驗,從產品原料、開發、品質維護、陳列都要傳達。在店麵設計上不能急於求成,需要在對品牌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設計,讓消費者有一種物有所值的體驗。
3.混合的:像買手店Joyce Beauty,價格比傳統型要貴,第一次上貨需要很長時間,但補貨的時候就可以很快。
4.快速上架的:莎莎(SaSa)做的是速銷品。如果是傳統型的品牌,貨架上貨品永遠都很少,因為這種店裏麵需要的是感覺,才能賣得出價錢;如果要做混合型的,店裏貨架和陳列的商品數量就會多;如果是速銷品,就是低價量販。大家在做設計之前一定要搞清楚他們的行動、思維及能力。像絲芙蘭(Sephora)的店裏麵要的就是空間,櫥窗是五星級的,但價格永遠都是三星級的,這就是絲芙蘭的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