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有意西雅圖無情(1 / 1)

北京有意西雅圖無情

新影評

作者:戰台烽

《北京遇上西雅圖》是一部披著浪漫外衣的現實批判題材電影,反映的現實主要聚焦在兩個方麵,其一是愛情話題,無論“小三女”、“軟飯男”,還是“女女戀”、“異鄉戀”,都力圖還原這些被異化了的感情的真麵目;其二是移民問題,故事如標題,呈現了赴美求職、赴美產子、赴美求學等熱門出口由頭,無論是合法還是非法,都作為一種正常的存在而得以客觀地展現。導演帶我們一起逃避了現實的種種不堪,於“西雅圖”這個雲中浪漫城,開始編織一個屬於中國人,但又不太中國的愛情故事。

西雅圖作為一個被標榜了“愛”,被標榜了“相逢”的城市,確實顯得比紐約、華盛頓等等洋氣了很多,一個城市的文化符號,是帶有文藝氣質的美好。所以,當“小三”湯唯第一次來到這裏,就會感覺到渾身的不適,她找不到用金錢堆砌包裝後的優越感,也找不到惡語相向中占了上風的快感,周遭瞬間變得平靜,生活突然變得平淡,失去了自我的光鮮存在。當然,在吳秀波的沉默寡言中,在黃媽的謙虛有禮中她都沒有發泄出什麼,直到海清憤而反擊,無論從肚子大小,資產多少,還是從喉舌的毒性,都瞬間擊倒了這個“全是包”,卻“隻有包”的小女人。

相對於湯唯,吳秀波顯然黯淡了許多,雖然半白造型令人眼前一亮,但略缺優雅的憂鬱氣質,就表明了這根“柴”,是一根“濕柴”,如想點燃,需要先烤成幹柴。所以,當湯唯這個烈火一般的女人,不時試探著用挑釁和挑逗靠近他時,他總不為所動。當然,一個頂級的醫學專家,總是嚴謹而慎微的,有關他的過去和現在,也是通過影片被湯唯一點點地偵破,攜女赴美的求學艱辛,大醫生卻無證的懷才不遇,妻子的另攀高枝,都壓抑著本該平常而幸福的生活,也壓抑著他的情感。但畢竟“日久柴幹,日久生情”,影片大結局吳秀波和湯唯幹柴烈火相逢的時刻,總是浪漫而熾熱的。

慢著!愛情都成了,那些現實問題呢?導演一路懷揣“一心向善”恣意狂奔,並沒有深入探究。“小三”也有真愛,“軟飯”也會變成硬漢,“非法”也成了合法,“後媽”也會愉快相處……北京的不堪,遇上了西雅圖的美好,就會讓一切不快煙消雲散。不過,片名如果叫《北京人在西雅圖》,估計更切題,但太直白也會丟掉了浪漫氣質和小資情調,前麵說過,有文化的標簽要好於最直白的描述,就如我們標榜麗江是一座“豔遇”之城一樣,同樣是“相逢”,但品位和當量,就比西雅圖低了很多很多,這是題外話,就不贅述了。

《北京遇上西雅圖》在近年一眾國產片中,算是上等水準了,特別是在國產愛情片範疇。影片畫麵賞心悅目,台詞精巧有趣,眾演員表現出色,各有新突破的亮點,故事還有很多橋段會戳中淚點,無論是“小三”情結,“軟飯”情結,“孕婦”情結,甚至“拉拉”情結,都能與公眾共情,這也是導演薛曉路抒情魔力所在,記得當年《海洋天堂》,朱媛媛與李連傑的寥寥數語,都能讓筆者落淚,抓生活中最微小的細節,往往能精準地觸動易感的那根神經。

當然,苛刻點說,影片也有諸多不足,比如劇情有部分BUG會令人出戲,湯唯前期的呱噪略顯刻意,後期的溫柔又轉變得太快,湯吳的搭配並沒有十分合拍等等,稍有遺憾。

觀影後,除了湯唯和吳秀波的新建家庭,同樣需要被祝福的,還有海清既當爹又當媽的幸福,還有買紅妹雖摳搜卻又大方的得體,以及最難忘的黃媽,包容,隱忍,大度,她代表了她的家鄉,以及那裏尚存的文化的道德,依然在閃著光。

祝福西雅圖?就算了。北京很有意,它卻很無情,當然,它若也有意,北京變空城……一窩蜂的大遷徙,會引發國際問題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