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去
新影評
作者:車徑行
“喝茶去”,這似乎是影視圈一個時期的流行語。
我不敢妄言,對影視圈“喝茶去”的影響。但至少曾帶過一些影視圈的哥們、姐們“喝茶去”。
談工作、論劇本,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喝茶去”。拍戲閑暇之時“喝茶去”,其實多是為了工作。名為“喝茶去”,實為工作去。
與閻建鋼導演、陳燕民導演、洪寶生導演“喝茶去”,大都是工作原因。導工委的很多工作其實是在茶室談的,《中國電視劇導演闡述》的選題策劃,就誕生於茶室。
閻導對茶頗有研究,其茶具講究,茶也上檔次。陳導因為身體的原因不喝熱茶,所以陳導喝茶不為品茗,隻為工作。洪寶生導演喝茶起步晚、進步快,學習茶道積極性很高,當然水平還待提高。
一日,建鋼拍戲歸來,迷上了網購。他在網上淘了幾隻五六十年代台灣回流的紫砂壺,不勝歡喜。剛好秘書處開會,會議間隙建鋼顯擺了一下。我和寶生堅決要求把會議的下半場移到他家。建鋼允之,會議遷址。我和寶生理所當然地分到了一把建鋼從網上淘來的紫砂壺,不勝歡喜!
為了工作方便,建鋼自掏腰包,在他家樓下茶室買了貴賓卡。那家茶室的茶我們實在不敢恭維,但茶室為了商業利益不允許我們帶茶去喝。一日,秘書處開會,我特意早去了一會兒,約茶室老板單喝了一壺茶。自此以後,我們自帶茶去喝再也沒有障礙了。
康洪雷導演習慣了內蒙古草原的奶茶,對茶室喝茶頗不適應,喝茶時嫌茶室過於幽靜,總想引吭高歌。有一次,眾導演聚會九朝會,邊喝茶邊研究協會工作。康洪雷習慣於大聲喧嘩,閻建鋼多次製止,康洪雷很不高興,強烈要求今後開會改喝酒不喝茶了。其實,康洪雷很善於學習茶道,對茶頗有興趣,隻是不喜歡茶室的幽靜。
要說高手還是江海洋導演,對茶頗有講究。隻是他久居上海,很少有機會一起品茗論道、切磋茶藝。跟海洋導演交流茶道主要是在網上,圖片傳情,倒也別有一番情趣。他可以準確地說出茶具的質地、茶的出產地等。
當然,我的劇本基本都是在茶室談的。從電視劇《下一站是幸福》到電影《國寶疑雲》,我與茶室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某種意義上講,茶成就了我的電視劇和電影,成就了我的人生夢想。
喝茶其實很簡單,但真正懂茶卻很難。
茶有五品。五品是指調動人體的所有感覺器官用心地去品味、欣賞茶。耳品、目品、嗅品、口品、心品。茶有三看,看幹茶的外觀、看茶湯的色澤、看茶葉的底片。茶有三聞,幹聞、熱聞、冷聞。茶還有三品,一品火功、二品滋味、三品韻味。然後是三回味,一是舌根回味、二是齒頰回味、三是喉底回味。從而,品茶有三樂,一曰獨品得神,通過品茗,心馳宏宇,神交自然,物我兩忘,此一樂也。二曰對品得趣,即兩個知心朋友相對品茗,無需多言即有靈犀一點通或推心置腹傾訴衷腸之感,此又一樂也。三曰眾品得慧,眾人相聚品茗,相互溝通,此再一樂也。
茶、水、器、景、人隻有融為一體,才會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