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櫻桃紅》:真難為了趙本山(1 / 1)

《櫻桃紅》:真難為了趙本山

新影評

作者:趙豬

假如不是對內地演藝圈有所了解,大概真的沒法有這麼大的感慨。試想一下,一幫一輩子以出醜賣乖逗樂他人為生計的二人轉演員,居然一本正經地演起了苦情戲,而且還演得像模像樣,甚至苦到極致,那感覺?怎麼想怎麼覺得難為了趙本山和他的一眾弟子們。

《櫻桃紅》是本山傳媒繼《櫻桃》之後又一部轉型作品,主打苦情牌,加上比較標準的東北地方特色生活細節,收視率方麵還是有保障的,畢竟傳統的中國電視觀眾,尤其是婆婆媽媽們絕對吃這套。隻是稍微有點疑慮的是,早在2009年,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李京盛就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過,譴責以“破碎家庭、破碎婚姻、破碎情感和苦難生活”為主題的家庭倫理劇。在當時,同類題材的劇集相應地也減少了出現在屏幕上的頻率。但是今日《櫻桃紅》的模式,不正是“三破一苦”的極致體現嗎?莫非是廣電總局又鬆了口?還是本山傳媒頂風作案?

從文本而言,網絡盛傳《櫻桃紅》全盤照抄早些年紅極一時的電影作品《暖春》,其實這事早有前科。《櫻桃》就幾乎與苗圃主演過的電影《櫻桃》如出一轍。當然,電影和電視劇屬於兩種區別較大的問題,電視劇能夠涵蓋和延展的故事內容和信息含量遠遠大於電影,在細節方麵可以做到更大程度的發揮,僅僅隻是借用故事主線,完全可以規避抄襲的風險。同時,因為細節得到了極大的豐富,短短九十分鍾的電影裏無法傳遞的細膩情感,同樣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現,倒也無可厚非,再說或許本山傳媒根本就買下了這兩部電影的改編版權呢?

從表演上來說,必須承認趙本山對眾位弟子的調教確實成功。宋小寶、楊冰、沈春陽等多位演員的苦情表演幾乎讓人看不出半點二人轉演員的特質。尤其是宋小寶,平日裏在電視上、舞台上那股賤嗖嗖的勁完全收斂起來,演繹一個跟他自身年紀相差幾十歲的老頭,居然活靈活現,其表演功底確實令人歎服。小沈陽媳婦沈春陽也不簡單,上次在《櫻桃》裏演個傻娘,賺了觀眾多少眼淚,這次完全掉了個個兒,演起刁蠻、任性、潑辣的壞媳婦,又讓人恨到骨子裏,也算是功底深厚。

隻是確實難為了兩位演員,難為了這許多演員。一身的二人轉硬底子,本是說學逗唱,給觀眾帶來歡笑的,卻偏偏趕上這樣一部招人罵、惹人煩的苦情劇,真是費力不討好。

具體說到《櫻桃紅》的毛病,其實就在於過度渲染、放大了人世間的苦難,盡管在劇集最後確實有一個撥亂反正的過程,但是大部分時間都在傳遞負能量的過程中,最後硬扭回來的那點正能量已經顯得滑稽、可笑了。畢竟電視劇需要承載的功能除了娛樂之外,還有勸導、教化。一味地賣弄生活的苦難,那倒不如直接麵對生活就好了。

其次,人物和情節的設置上,過度追求戲劇化,反而導致了人物和情節的失真。燕子兩姐弟,作為孤兒遭遇一些苦難在所難免,但是在劇中,她倆幾乎就成了西遊記裏的唐僧,必須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最終取得真經,各種觀眾可以想象,無法想象的離奇遭遇全都發生在兩人身上,情節設置太過了。

《櫻桃紅》一劇中,燕子兩姐弟、趙老樂這三個人物是善的代表,完全被架空,成為一個飄在空中,不可能存在真實生活中的人物。而諸如荷花、巧嘴等一係列反麵人物又過分放大了人性的惡,甚至忽視了生活中的基本邏輯,雖然或許會讓部分婆婆媽媽的觀眾心有所感,但是對於整個劇集的主題渲染,無疑起到的卻是反作用。

整體而言,《櫻桃紅》不過是用東北地域特色包裝的現代題材苦情劇,製作還算精良,表演也到位,隻是在人物、情節設置上有太多不合常理,甚至挑戰觀眾心理承受極限的部分,叫人實在難以接受。說句實話,就連本山傳媒同期推出的長壽劇集《鄉村愛情變奏曲》似乎也有逐漸轉向虐心、苦情的部分,不複往日的歡樂。看來趙本山確實想要擺脫長期籠罩在他與弟子身上的“小品王”、“二人轉演員”等等標簽,確實也難為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