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飲食習慣(1 / 3)

1、飲食習慣形成的準備階段

1。1、意願

(1)、身體健康是快樂生活的基礎,沒有健康的身體,其他一切都可能是浮雲,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是多麼的重要。

(2)、我對營養學沒什麼概念,沒有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導致身體狀況變差,這種不好的飲食習慣需要盡快改變!

1。2、知識

(1)、任何習慣都是可以養成的,任何不良習慣都可以改變。

(2)、人體營養學知識

人體是一個結構精妙的有機體,人的生存需要食物,食物中對人體有用的成分稱為營養素,營養素是人體細胞生長發育、組織更新,器官保護、體液生成和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基礎。機體獲得食物並利用食物的這一過程,就叫做營養。

食物種類成千上萬,目前已知的人體必需營養素有40多種,可以分為七大類: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糖類)、脂類、維生素、礦物質(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和食物纖維。這些營養素的基本功能包括三方麵:一是供給熱量以維持生命活動;二是構成機體組織;三是調節生理機能。如果人體經常缺少一種或幾種營養素,就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日常飲食中的營養均衡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水:是人體含量最多、維持基本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營養素,水的作用是幫助其他營養素在體內的吸收和運輸,將代謝產物排出體外,同時它還是人體許多生理生化反應的平台。人體如果長時間水分不足,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慢性脫水、血液濃縮、皮膚幹皺等不良症狀。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組織、進行生理功能調節的營養素,它由約20種氨基酸組成,其中組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和纈氨酸等氨基酸,人體不能直接合成,或合成量極微,必須由食物蛋白來供給。食物蛋白質營養價值的高低,主要決定於其所含人體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種類及相互間的比例是否與人體內蛋白質氨基酸相近似,愈近似的營養價值就愈高。

碳水化合物:又稱糖類,分為單糖(果糖、葡萄糖等)、雙糖(蔗糖、乳糖等)、多糖(澱粉、纖維素、果膠等)三大類,是膳食中供給能量的主要來源,人體所需能量的55%~65%來自糖類。碳水化合物是人體基礎代謝、各項生理功能及體力活動能量消耗的物質基礎,也是大腦思維、判斷、記憶等各種中樞神經活動功能的重要保證。

脂類:是構成人體組織細胞的重要成分之一,它具有供給機體熱能,維持體溫,保護髒器、關節及神經免受外來傷害的功能,還能促進人體對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的吸收等。

維生素:是一類特殊的營養素,它不是構成人體組織和細胞的組成成分,也不能提供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參與人體代謝的調節。維生素在人體的需要量極少,以毫克或微克來表示,但它對人體的生長發育、物質代謝、生理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維生素種類很多,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類。A、D、K、E等為脂溶性,B族、C和葉酸等為水溶性。當某種維生素長期缺乏或不足時,人體代謝就會紊亂,抵抗力隨之減弱。維生素在人體內一般不能合成或合成很少,必須由食物供給。

維生素A又稱為視黃醇,它的作用是參與視網膜內視力紫紅質的合成,促進上皮細胞的生長和分化。一旦缺乏,則會導致暗適應功能下降,甚至導致夜盲症,皮膚變厚、變粗糙,降低人體對傳染病的抵抗力,還可能影響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

維生素D能夠促進膳食中鈣、磷的吸收和骨骼的鈣化,缺乏時容易患骨質疏鬆症、骨軟化症、佝僂病等。

維生素E又稱生育酚。它是一種非常強的抗氧化劑,能夠抑製脂肪酸的氧化,減少脂褐質(俗稱老年斑)的形成,並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害,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維生素B族包括B1、B2、B6、B12等。維生素B1又叫硫胺素或抗神經炎因子,缺乏時會導致腳氣病;維生素B2又叫核黃素,參與體內廣泛的代謝過程,缺乏時會出現上火、口角炎、脂溢性皮炎等,嚴重時還可能引起結膜炎、眼瞼炎、角膜血管增生、畏光等症狀;維生素B6主要作用是抗體的合成、消化係統中胃酸的製造、脂肪與蛋白質的利用、維持鈉、鉀平衡。缺乏時一般會產生食欲不振、失重、嘔吐、下痢等毛病。嚴重時會有粉刺、貧血、關節炎、小孩痙攣、憂鬱、頭痛、掉發、易發炎、學習障礙、神經衰弱等。可用來治療動脈硬化、禿頭、膽固醇過高、膀胱炎、麵部油膩、低血糖症、精神障礙、肌肉失調、神經障礙、懷孕初期的嘔吐、超體重、手術後嘔吐、緊迫、對太陽光敏感等疾病;維生素B12是紅血球生成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如果嚴重缺乏,將導致惡性貧血。人體維生素B12需求量極少,隻要飲食正常就不會缺乏。但它幾乎不含於植物性食物,是素食者最容易缺乏的維生素。

維生素C又叫抗壞血酸,是人體需求量最大的一種維生素,其主要功能是對酶係統的保護、調節和催化作用,同時具有強抗氧化性,對心腦血管具有保護作用。另外,它在體內還協助鐵和鈣的吸收以及葉酸的利用,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膽固醇也有重要作用。

葉酸對細胞的分裂生長及核酸、氨基酸、蛋白質的合成起著重要的作用。缺少葉酸可導致紅血球的異常、未成熟細胞的增加、貧血以及白血球減少、舌炎以及胃腸功能紊亂等。葉酸是胎兒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孕婦缺乏葉酸可能會導致胎兒出生時低體重、唇齶裂、心髒缺陷等。

礦物質: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機能、體內酸堿平衡和正常滲透壓不可或缺的物質,人體含有的60多種礦物質中,有21種為人體營養所必需。占人體總重量的0。01%以上的元素,如碳、氫、氧、氮、鈣、磷、鎂、鈉等,稱為宏量元素(又叫常量元素);占人體總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鐵、鋅、銅、錳、鉻、硒、鉬、鈷、氟等,稱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雖然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多,但與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關。它們的攝入過量、不足、或缺乏都會不同程度地引起人體生理的異常或發生疾病。微量元素都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土壤。

(3)、人體每天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

水:人體每天大約需要消耗2500毫升的水,其中約1000毫升可從食物中得到,約300毫升由機體代謝產生,剩下的1200毫升需要通過喝水補充。

蛋白質:在人體中的比例占15%-18%。一般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0。8-1。2克,運動員等每公斤體重需要2。5克左右。

碳水化合物:在人體中的比例占1%-2%。人體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7。5克

脂肪:在人體中的比例占10%-15%。一般食物中脂肪占人體總能量來源的20-25%(不宜超過30%),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1-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