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分析平行進口的發生機製
經濟研究
作者:梁燕霞
【摘要】在國際貿易領域,平行進口現象由來已久。這是一個因知識產權引起的國際貿易問題。隨著《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簽訂,知識產權成為WTO多邊貿易機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彰示著知識產權與國際貿易的接軌,兩者關係更為密切。而其中的平行進口在其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反應了一個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本文擬對它的發生機製進行梳理,借以闡明平行進口的重要性。
【關鍵詞】平行進口 國際貿易 價格差 利益
一、平行進口定義解析
“平行進口”一詞譯自英語parallel import,對其的定義就目前來說有多種表述,筆者在這裏將直接引用大多國內學者所支持的一個觀點,即平行進口是指“一國未被授權的進口商從外國的的知識產權所有者手中購得商品並未經批準輸入本國,而該知識產權已受到本國法律保護”。這裏有必要比較下平行進口與灰色市場這兩者的區別,在美國兩者被認為是兩個相同的概念,但是事實上“灰色市場”概念比起“平行進口”外延更大,前者存在著價值判斷上的問題,因為這涉及到正當的“白色市場”與不合法的“黑色市場”的一個中間地帶,很容易讓人對平行進口的合法性持著懷疑的態度。故此這兩者並不能如美國判例中所認定的兩者概念可以等同,很大程度上我讚同:平行進口和灰色市場是兩個大部分重合,但又不能彼此包含的集合。
二、平行進口的發生機製
(一)製度性前提。
平行進口是國際貿易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經濟全球化蔓延,雙邊尤其是多邊貿易的談判的開展,較之以前各國之間的貿易壁壘逐漸減少。形成的多邊貿易體製在已有的60多年的曆史發展成幾項基本原則:非歧視原則、自由貿易原則、可預見性原則、競爭原則,這些都為平行進口的出現打開了缺口。具體解釋,當世界市場因為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分割成相互封閉的各國市場時,平行進口在這樣的環境下是很難發生的。那麼多邊貿易體製的產生,以及通過減少貿易壁壘為平行進口的創造性的提供了製度性的前提。的確,在多邊貿易體製的框架下,貿易壁壘的逐步減少,關說也隨之削減,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呈現強勁的趨勢,自然相應地,產品的平行進口也將逐步增長。
(二)經濟誘因。
一方麵鑒於各國的科學技術水平、經濟的不同,產品在不同的國家之間存在價格差異,平行進口商期待通過平行進口來分享這部分差價,而消費者得益於能夠享有相對廉價的產品(平行進口後的產品),但對於那些高價位國家的知識產權人或者被許可人則會失去一部分市場份額。那麼這種價格差異的成因是什麼了,一般講市場的千差外別是其主要的誘因,主要表現在供需條件、勞動力成本、物質等方麵。當邊際成本和價格的比率因市場的不同而不同時,就有了價格差異。除此市場不同的競爭環境、廣告投入、零售商訓練方麵都是價格差異的誘因。另則,有觀點認為政府的價格控製政策在價格差異的成因方麵也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因為各國對產品的輔助和管製同樣也會影響到價格,舉個例來說,在北美三個國家中,同樣的處方藥價格在美國要遠遠高於墨西哥和加拿大,究其原因在於後者政府對處方藥價格進行了政府控製指導。另外一方麵經濟誘因的關注點則是放在價格歧視上,經濟學家Stigler認為:“當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相似的商品的銷售價格與其邊際成本的比例不同時,表示存在價格歧視。”發展到知識產權產品銷售過程中則是知識產權人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常常使用不同的價格策略來滿足不同市場上的不同需求,簡單說就是同類產品在不同的市場上維持不同的價格水平。這點在歐共體得到有效的展現,假若知識產權人在不同的成員國實現不同的價格,則有可能被認為是分割共同體的內部統一市場。據所簽訂的《歐共體條約》旨在消除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障礙以待建立單一的市場,而成員國之間的這種價格歧視將對自由貿易構成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