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預定利率市場化對壽險行業的影響(1 / 2)

淺析預定利率市場化對壽險行業的影響

經濟研究

作者:鍾美玲

【摘要】2013年8月,保監會正式啟動壽險費率改革,放開普通型人壽保險的預定利率,開啟預定利率市場化進程。本文主要在此政策背景下,分析預定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性及其對壽險行業可能造成的影響,並對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預定利率市場化 定價風險 利差損 償付能力監管

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2013陸家嘴論壇”上表示,持續了14年的2.5%的壽險預定利率,嚴重抑製了市場對保險的需求,阻礙了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保監會的下一步工作重點將是推進壽險費率的改革。究其推行措施,主要是放開壽險產品定價利率,管住準備金評估利率。

2013年8月,保監會正式啟動壽險費率改革,放開普通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將定價權交給公司和市場。普通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由保險公司按照審慎原則自行決定,不再受2.5%的上限限製。

保險作為我國市場體係乃至金融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行為應反映市場的要求,充分遵循市場機製的原則。隨著金融業的利率市場化,預定利率市場化勢在必行。

一、預定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2.5%的預定利率上限與金融利率市場化的趨勢不符,導致保險需求和企業利潤不穩定,嚴重扭曲了價格杠杆對保險需求的調節作用。

目前,我國已經放開貸款利率下限,金融利率市場化正在進行。固守2.5%的預定利率上限,不符合金融利率市場化的趨勢。當市場利率較高時,由於受預定利率上限的限製,壽險產品一般定價較高,阻礙了壽險產品的銷售與市場的進一步拓展。

(二)對保險費率的過嚴監管和過低的法定預定利率,不符合消費者的利益。

長期以來,2.5%的預定利率上限的監管,導致壽險產品定價偏高,消費者得到一定的保障需要支付的保費越高,損害了消費者的福利。

(三)過於嚴格的管製抑製了壽險行業的有效競爭,不利於壽險行業的優勝劣汰。

在嚴格的預定利率上限控製下,偏高的費率和過低的預定利率使得經營不善的公司也能因為產品過高的定價而得以生存下去,保護了落後企業,不利於壽險行業的有效競爭和優勝劣汰。

(四)金融國際化與市場化的發展也要求預定利率市場化。

隨著全球金融一體化和金融市場化的發展,我國保險市場上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很多外國主體進入中國市場,市場主體競爭激烈。預定利率市場化為我國保險公司帶來的壓力,有利於企業改善經營和管理,推進產品創新,有利於市場主體公平有效競爭,從而促進壽險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二、預定利率市場化可能對壽險行業造成的影響

(一)預定利率市場化可能加劇壽險產品的定價風險。

當預定利率發生變化時,壽險公司已銷售保單的預定利率是固定不變的,因此當上調利率時,壽險公司已發生的承諾不變,而新銷售的保單由於價格降低,保費收入不一定增加,承諾更高,利潤波動大,如果利率波動的幅度較大,公司不善於經營的話,就容易造成公司的財務困難。

另一方麵,壽險產品的價格隨市場利率的波動而變動,當利率變動頻繁時,尤其是在國民經濟發展不穩定的時期,必定會影響壽險業務的發展。實行變動的預定利率,產品價格隨利率波動而變動,也會影響消費者對保險公司的信心,甚至引發信用危機,導致消費者退保和減少新保單的銷售量,從而引起流動性風險。但是,目前,我國經濟持續高漲,就我國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引發流動性風險的可能性相當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