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提高職業學校非電專業《電工學》課堂教學質量(2 / 2)

課堂演示可以利用實物教學和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方式。比如,我授課的專業是工業設計,在其本專業的工程實訓中有籠型電動機的直接啟動與正反轉的控製的實踐內容,在課堂教學工程中,我加入了課堂演示,即利用實物講解電動機的構造,同時利用多媒體動畫麵展示了電動機的控製線路與動作過程,並在演示的過程中細致講解,使學生能夠有較強的感官認識,從而提高學習興趣,也使得課堂教學真正服務與實踐,使學生切實體會到電工學課程“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習意義所在。

四、“互動式”教學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點

“教學相長”古來有之,教學的過程是平等交流的過程, 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有一個轉化、吸收的過程,他們會從不同的角度理解、質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既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還要鼓勵學生發表獨特見解、開拓思路。因此,為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 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如在課堂上對講解的某一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和安排,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進入角色,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課下分析後,在課堂上提供機會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授課,學生能夠發表自己的觀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安排內容的主次、講解的結構甚至加入本專業的一些相關內容, 教師可多聽取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與理解, 對其中的內容進行必要的糾正與總結,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掌握知識點。“ 一母生九子, 子子各不同”, 某些學生必然有獨特的個性,在互動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或片麵的認識是可以理解的,教師應注意從正麵加以引導, 利用幽默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 避免挫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主觀能動性的培養應該是具體的、可操作的、循序漸進的、符合學生實際的,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授課對象的特點,不斷調整互動的方式和節奏,保證互動雙方能在一個融洽的環境中完成教學任務。

五、實驗課是提高課堂教學的必要保障

鑒於《電工學》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實驗環節非常重要,電工學實驗是課堂教學有效的保障。對非電專業的學生而言,難以理解和應用的內容恰恰可以通過實驗課驗證和鞏固。一方麵, 實驗課從視覺上比理論授課更加生動具體。例如, 對大多數學生而言三相交流電不好理解, 而實驗課上可以用燈泡串聯電阻去代替三相電路, 學生能直觀地看到燈泡亮滅的變化,並通過電壓、電流的測量, 來理解和掌握電路某一相的短路與斷路時的後果,從而對三相電路加深認識。另一方麵, 在實驗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識別電路符號、分析電路的能力,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自己設計簡單實驗電路的機會, 利於學生開動腦筋,增強理論聯係實際的能力,有助於學生開闊眼界,拓寬思路。

總之,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去激發和提高學生對電工學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獲取與轉化知識的能力。以上是我們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與做法,還有待於進一步改進與提高,隻有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 才能培養出高素質、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