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專業建設(2 / 2)

二、以就業為導向,推進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改革

(一)課程改革時突出會計崗位的就業目標。

將就業目標設置為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不僅要求教師在進行教育的時候清晰的將會計這一職業的基本的要求詳細的介紹給學生們,將職業崗位的人才規格、知識結構以及能力結構三者結合在一起,實施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每一門課程的設置都針對會計就業的時候的一項技能,將課程目標與就業目標直接相聯係,如此一來可以大大的縮短學校教育與就業需求之間的距離,使得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後不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適應職場的環境。

(二)課程內容應將會計崗位的能力要求放在第一位。

以就業導向為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的專業建設的主要內容在實踐的時候注意將邪職業能力與會計專業的專業能力高度結合在一起,將會計崗位要求的能力融入專業知識、工作技能以及職業的態度,使得學生在高職院校的學習期間就可以深刻的體會到學校的學習與實際的會計工作之間的差距,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增強在就業後對於會計崗位的適應能力。

(三)在課程教學的時候突出多元的主體角色。

高職院校在將就業作為專業建設的導向的時候,應當注意加強學校與行業與企業之間的鏈接,三者倘若可以做到共同的麵對課程的開發與設計,對於學生的全麵培養有著相當大的意義。在企業內,加強教師與企業內的高級財務管理人員的合作與交流,教師根據企業對於人才的要求將其作為教培養的方案,建立課程教學的標準,並與學生建立企業專家的互動交流學習的平台,使得學生在在校學習期間就能夠充分的利用企業內的資源,給予學生參與實習的機會,提高教學的實踐動手能力。並根據就業的實際情況對一些會計的專業課進行改革,對於在日後的工作崗位上的應用較多的專業課程結合實際行業狀況進行改革教育,例如出納業務核算和計算業務核算。

三、總結

目前,社會上存在著嚴峻的就業問題,成為了很多畢業學生為之犯難的狀況,因此高職院校為了解決學生的這一問題,改變了對於學生的培養形式,使得學生在接受教育的期間就進行了會計崗位職業技能的培養,使得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後,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會計崗位的工作內容,以及工作的環境,在學校期間就對學生的一些會計專業的能力進行教育,高職院校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使得學生的就業前景更加的光明。

參考文獻:

[1]宣國萍,徐文傑.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後調查[J].職教論壇.2006,(18).

[2]畢勁.獨立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初探[J].武漢冶金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