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工學教學與實踐改革(1 / 2)

電工學教學與實踐改革

高教研究

作者:王永紅

【摘要】主要介紹了對電工學教學與實踐進行改革的三個方麵內容,並對改革應用情況及效果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電工學 教學 改革

一、教學改革的三個方麵

1、按照現代科技的發展方向,對《電工學》的教學內容和實驗內容進行了改革與研究,編寫了新的教學大綱、實驗大綱及《電工與電路》實驗指導書。圍繞學院提出的“學院有特色、專業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三特”辦學目標,我們對《電工學》的課程內容和實驗內容按現代高校辦學方向進行了研究與改革。

新的寬口徑專業教學計劃的製定,使得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時數一再壓縮。因此我們對照教育部頒布的專業目錄,考慮到原來的《電路分析》、《電工學》、《電氣技術》三門課程在性質上都屬於專業基礎課,在內容上有許多重複、相同或相關的章節,我們首先將以上三門課程合並為教育部專業目錄中的《電工與電路》這一門課程。

其次,按照新的教學計劃,編寫了新的教學大綱。《電工與電路》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四年製本科生的必修課,是電路理論的入門課程,是學習後續專業課程的基礎。課程中所介紹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計算方法在學習後續的專業課程中也是必備的基礎知識。考慮到它的基礎性,對原來所講三門課的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著重加強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要點及基本技能的教學,刪除了與其他課程重複的內容。

由於《電工與電路》既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課程,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結合新編教學大綱對《電工與電路實驗大綱》也進行了重新編製,並按照新編教學大綱編寫了《電工與電路實驗指導書》。旨在培養學生從事科學實驗的基本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多層次人才的需要。

2、對教學進行改革,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接受的信息量大為增多。課堂教學中主要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適應現代社會終身學習的需要。我們在教學活動中進行了教學模式的轉換。“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我們改變了過去主要由“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在教學中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重點內容精講,力爭講深講透。麵對學時數的一再壓縮,而教學內容又增加的情況。為了在有限的教學中讓學生盡可能接受大的信息量。在教學上我們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彌補教學時數的緊缺。我們選擇部分章節內容,並采用被廣泛應用的製作了教學課件。因為是一種能夠製作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及視頻剪輯於一體的媒體演示製作軟件,為人們傳播信息、擴大交流提供了極為方便的手段。能夠製作出十分精美的展示畫麵,其強大的圖文處理能力,使用戶能夠輕鬆駕馭圖形及文字的變化方式。我們采用製作的教學課件簡便易用、畫麵生動,而且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隨時方便地進行內容更新。

對實驗教學進行改革,進行《電工與電路虛擬實驗》的開發應用研究按照實驗大綱的要求,對學生做出了科學規範的實驗課要求。首先要求實驗前有預習報告,無預習報告不得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其次在實驗過程中,加強管理、嚴格要求,確保每個學生都必須動手。而對學有餘力的同學,允許在完成規定實驗的同時,自選實驗項目進行實驗,提高學生的興趣。最後,嚴把考核關,平時隨機抽查已做實驗,學結束對所做實驗進行操作考試,讓每一個學生做到均會動手,均能動手,全麵提高了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和技巧。為了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節省實驗經費,提高辦學效益。我們嚐試了《電工與電路虛擬實驗》的開發。按照實驗大綱要求,我們選擇了部分實驗進行虛擬實驗開發。該實驗課件是以456為平台,可以完全實現實驗的仿真,該課件操作簡便,具備完成《電工與電路實驗》的基本功能,並可以方便地對電路及參數進行修改,完成不同實驗條件下的數據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