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當前農村水利工作的重點及方向
理論研究
作者:李勇
【摘要】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農業發展由過去隻注重糧食產量向重視農產品多樣化轉變,由過去純農業向農村工業化、產業化、商品化轉變.農村經濟結構的多樣化、農村集鎮的城市化及農民住宅的小區化,使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和保障能力與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不相適應。這一切,都對農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農村 水利工作 水利工程
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農業發展由過去隻注重糧食產量向重視農產品多樣化轉變,由過去純農業向農村工業化、產業化、商品化轉變.農村經濟結構的多樣化、農村集鎮的城市化及農民住宅的小區化,使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和保障能力與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不相適應。特別是農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澇能力不高,農村灌溉渠係水利用係數較低,不少城鎮在排澇動力的配備上還是接照農業的排澇標準進行設計建設,農村居民飲用水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生活和生產汙染嚴重,農村水利科技含量仍然較低,農田水利工程經營機製沒有達到良性運行目標。這一切,都對農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筆者認為,當前農村水利工作要圍繞“一個目標”(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目標),利用“兩大優勢”(即水資源優勢和水務一體化優勢),確立“三個協調”(即安全、資源、環境協調發展),不斷完善“四個體係”(即防洪保安、水環境保護、水資源配置和農業灌溉安全體係),發揮“五個方麵作用”(即提高產業層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景觀水平、提高水資源科學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一、要積極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實施節水灌溉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的必要保障。加大農業節水力度、減少灌溉用水損失,有利於解決農業麵汙染,有利於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力,是一項革命性措施,必須擺在農村水利建設的突出位置。要加大節水設施與節水技術的推廣力度,扶持節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滲渠係配套,合理發展噴、滴灌工程,重點發展淺濕灌溉技術,有條件的地方對主幹渠道逐步實現襯砌化。
二、要努力提高農田灌排標準
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對農田灌溉、排澇、降漬水平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要加強對灌、排、降技術標準的研究。今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要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切實提高供水保證率和農田排澇能力的標準,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提供高標準的灌排服務。同時,要加強農業產業結構的規劃研究,以利於農田水利配套設施發揮更好的作用。
三、要加大農村水環境治理力度
近年來,水汙染帶來的水環境惡化、水質破壞問題日益嚴重,給水產養殖帶來了負麵影響,死魚、死蝦、死蟹等現象時有發生;同時,水土流失影響了農村的生態環境。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保護農村水資源,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條件,創造良好的水生態環境,越來越顯得重要。
四、要加快小城鎮防洪排澇工程建設
隨著農村城鎮化、集鎮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迫切需要解決農村小城鎮防洪排澇問題,特別是從抗禦突發性暴雨受到的災害影響來看,農村城鎮的水利設施難以適應短時暴雨的排澇要求,有的小城鎮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防洪除澇工程體係,一旦發生較大的洪澇災害,必將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