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技術方法開發與應用。
調查與監測技術方法融合:隨著計算機高速發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數據采集、信號處理和資料處理能力大幅度提高可以實現高分辨率、高采樣技術應用;地球物理技術將向二維、三維采集係統發展;通過加大測試頻次實現序列地質災害監測智能傳感器發展:集多種功能於一體、低造價地質災害監測智能傳感技術研究與開發將逐漸改變傳統點線式空間布設模式;由於可以采用網式布設模式且每個單元均可以采集多種信息最終可以實現近似連續三維地質災害信息采集。
五、地質災害監測技術優化
(一)問題提出。
監測方法適應性:對於各種監測方法所使用監測儀器設施均有各自應用方向和使用技術要求;針對不同地質災害災種、類型其使用技術要求(包括測點布設模式、安裝使用技術要求等)不同地質災害發展階段:對於崩塌、滑坡等突發性地質災害不同發展階段所適用監測方法和儀器設施各異監測數據采集周期頻度不同監測參數與監測部位:實踐證明一、不同監測參數(地表位移、深部位移、應力、地下水動態、地聲等)在不同類型災害體監測中具有不同程度表現優勢;另一、同一災害體不同部位監測參數隨變化趨勢特點並不相同即存在反映災害體關鍵部位特征監測點又存在僅反映局部單元(不具有明顯代表性甚至是孤立)特征監測點因此監測參數和監測部位優化選擇是整個監測設計工作基礎自動化程度:決定於設備集成度、控製模式、數據標準化程度和信息發布方式經濟效益:決定於地質災害規模、危害程度、監測技術組合、設備選型等因素。
(二)優化原則。
監測技術優化原則:針對某一類型地質災害確定優勢監測參數和監測部位進行監測內容、監測方法優化組合使監測工作高效、實用經濟優化原則:首先不過於追求高、精、尖監測技術而應選擇發展最為成熟、應用程度較高監測技術;其次對於危害程度較大大型地質災害體可選擇專業化程度較高監測技術方法由專業人員進行操作、維護對於危害程度低規模小災害體可選擇操作簡單、結果直觀宏觀監測技術由群測群防級人員進行操作
六、結束語
地質災害監測是集多種學科為一體綜合技術體係隻有充分把握地質災害形成發展規律才能正確把握技術開發方向隻有充分掌握地質災害物質組成、動力成因類型、變形破壞特征、外形特征、發育階段等因素依據不同監測技術方法應用特點做好監測技術優化工作才能保證監測效果同時應以科學發展觀實施地質災害監測和技術開發
參考文獻:
[1]施斌,徐洪鍾,張丹.BOTDR應變監測技術應用在大型基礎工程健康診斷中可行性研究[J].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
[2]靳曉光王蘭生李曉紅.位移監測在滑坡時空運動研究中應用[J].山地學報,2002.
[3]魏彪,王開成,馮鵬等.測氡技術工程地質應用及其在三峽庫區滑坡監測中應用展望[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