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應對執政考驗,提高執政能力(1 / 2)

應對執政考驗,提高執政能力

理論研究

作者:宋輝 郝東升

【摘要】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要“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所有這些,無不表明我們黨對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思考和認識在不斷深化。

【關鍵詞】執政考驗 執政能力

一、探尋執政規律,提高執政能力,一直貫穿著我們黨的執政實踐

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實踐自其掌握局部政權時即已開始,但要在曆史的坐標裏搜尋關於執政的鮮明印記,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在西柏坡舉行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即將全麵執掌政權之際,毛澤東同誌提出了著名的“兩個務必”,並強調“必須向一切內行的人們(不管什麼人)學經濟工作”。他從作風和本領兩方麵提出全黨要接受執政考驗。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2004年7月,胡錦濤同誌來到上海考察工作。他在講話中強調: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這是黨的建設的重中之重”。隨後召開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又把全會主題確定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這一綱領性文件。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要“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這條主線。2012年,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要“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所有這些,無不表明我們黨對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思考和認識在不斷深化。

二、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探索實踐正在穩步推進

黨的執政地位不是一成不變、一勞永逸的,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就必須不斷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自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目標是成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黨,我們黨就為此進行了廣泛探索,取得了一係列成就:進一步提高了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十年以來,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如今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一步提高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出台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專門文件,中央和各省級政府取消、調整兩萬多項行政審批項目。進一步提高了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一係列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改善了基層群眾文化生活;一大批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製,增強了競爭力。進一步提高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擴大政府公共服務覆蓋麵,製定和實施國家中長期科技、教育、人才規劃綱要,推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藥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進一步提高了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一個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一個“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的執政黨形象,生動地展示在世人麵前。

在看到成就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我們前進的道路上,還有更多的困難和問題。在當下的中國,尤其要注意防止形成既得利益集團。應該說,共產黨從成立的那天起,就宣布自己是代表廣大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利益的政黨,而且在實踐中也代表了廣大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利益,這是毫無疑問的。但也不能說在曆史上共產黨就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蘇聯共產黨垮台的教訓告訴我們,離開人民群眾的支持,共產黨就無法生存。在奪取政權的過程中是這樣,在掌握政權時也是這樣。這一點是任何一個共產黨人必須牢牢記取的。古今中外的曆史事實說明,不少剝削階級的政黨或政治集團,執政以後就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極力攫取本階級、本集團和執政官員個人的私利,結果形成了一個欺壓人民、侵害人民利益的既得利益集團。正因為這樣,他們終究要被人民拋棄。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大批黨員、幹部擔任著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領導職務,手中掌握著這樣那樣的權力。如果擁有了自己的特殊利益,著眼點和努力方向就會發生偏移,政黨性質、黨員幹部的政治信念就會發生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