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茶館空間的意境表達
理論研究
作者:張建羽
【摘要】中國茶文化有著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曆程,是多民族、多層次的大眾文化係統。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融合了中國傳統的哲學、倫理觀、道德觀、醫學、宗教等方麵的精髓,涉及到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人生等方麵的內容。茶館是傳承茶文化和其它傳統藝術形式的重要載體,是人們怡性養身的最佳場所,走進茶館的人們將會感受到茶所帶來的精神滿足。
【關鍵詞】茶文化 茶館 傳統文化 意境
一、茶文化和茶館
從“茶文化”的定義去分析其內涵,包括兩個方麵:一方麵,是物質層麵,另一方麵,是精神層麵。物質層麵是基礎,因為人類是從用茶開始的;精神層麵是人類由茶的物質層麵所產生的,是對物質層麵的升華。茶文化的內涵是豐富和生動的,當代社會茶的精神功能似乎超越了茶的物質功能,被人們所崇尚。如:“禪茶一味”、“清茶一杯,便可隨遇而安”等描述,可見茶能帶給人們精神享受和絕妙境界。茶,順自然而生,吸天地之精華的道德、精神品格,蘊含著道家“淡泊”、“寧靜”、“返璞歸真”、“道法自然”的精髓思想。通過飲茶達到“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歸一”、“淡泊名和利,回歸自然”的思想精神境界。
二、茶館與傳統文化
中國有幾千年的飲茶曆史,由於文人和“儒”、“道”、“釋”三家的參與,使其形成具有物質內涵和精神內涵的茶文化。正是“儒”、“道”、“釋”三家的思想和“茶文化”共同作用於當代的中式茶館空間設計,產生成了富有傳統精神和時代風貌的空間形式。茶館為當代人們的社交與休閑提供了有利條件,越來越多的人走進茶館,被茶文化和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吸引。的中式茶館最突出的特點是:融合民族飲食文化;重視文化氛圍的營造和自身的文化韻味;注重文化的交流和傳播。當代茶館最具代表性的要數北京的老舍茶館,它不僅把茶文化、飲食文化、其它傳統藝術形式融彙其中,最重要的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傳播,使之成為京文化的窗口。
三、茶館的意境
(一)寄情於物,人境合一。
寄情於物與人境合一,這裏的“寄情”是寄托人的情感,“物”是指世間萬物,“人”是空間環境中的“人”,“境”是人所處的空間環境。寄情於物是人的情感的一種寄托方式,人境合一是追求“人”與“環境”的交融、互通、和諧。人通過對物的情感寄托,以至於達到人境合一的精神境界。
寄情於物、人境合一源於儒、道兩家關於人和環境關係的思想,是當代中式茶館空間意境營造的一條基本線索。對於“人境合一”,儒家認為是人的一種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是調節人與環境關係的準則,尊重人的地位和主體作用,以人為本;道家也認為是人與自然的一種關係,但是強調了人對自然的尊重和崇拜,力求人在無為自然的怡境中回歸大自然。
中式茶館空間具有飄逸、高雅、風情的性格,其實這種空間性格的營造是建立在對“情”與“物”、“人”與“境”關係的合理把握和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茶館的物質內容所呈現出的精神文化與顧客所追求的精神價值具有一定的對應關係,從而產生了人境合一的精神境界,同時也包含了尊重人和以人為本的精神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