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的創新管理(1 / 2)

淺談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的創新管理

管理縱橫

作者:王來賓

【摘要】經濟學者盛洪曾說:“企業間的競爭,表現為產品的競爭;產品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的競爭;人的競爭,實質上是人之間合作程度的競爭。實現最佳的人力資源整合,是實現企業創新發展的手段之一。”

【關鍵詞】國有企業 人力資源 創新管理

計劃經濟體製下企業為什麼沒有競爭力?因為所有的人幹好幹壞一個樣,要好都好,要壞都壞,也就是人管理中的缺點。對於企業來講,掙小錢、做小企業,也許隻要靠小聰明;做大企業靠的卻是大智慧和大德行。如果說成功的企業經營要靠大智慧,那麼,成功的企業文化靠的是人才的作用和企業美德的力量。美德是事業成功的保證,人才是事業興旺的基礎。當今社會已經進入體驗經濟時代,企業、員工和消費者的關係已經逐漸演變成互動和合作的關係,“人本管理”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企業要想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永遠不能忽視“人”的因素,企業要發展,必須重視人力資源,特別是在企業管理理論幾經變化後,企業經營管理的中心由物向人轉變,這是曆史的結果。因此,國有企業必須高度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創新。

一、人力資源創新管理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的概念相對淡薄,一些企業雖然內部進行了一係列變革,但傳統的管理模式仍製約著企業的發展,一些國企中缺乏市場化的人力資源管理機製,還存在著“員工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現象,員工處於“超穩定”狀態,流動性極低。如績效管理流於形式,激勵機製還停留在“大鍋飯”水平、員工晉升靠“排資論輩”等,這些非市場化機製造成人力資源缺乏活力,員工發展動力不足。

企業內部人員素質層差不齊,素質偏低。國有企業職工相當一部分是70年代前後參加工作的,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較低,加上國有企業改革滯後,導致優秀的管理人才很少進入,造成目前普遍存在人員結構老化、知識結構偏低,企業缺乏活力和創新

精神,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二、人力資源要突出創新管理機製

在現代日趨激烈的社會中,競爭壓力大、對於國有企業人力資源方麵存在的問題,從國有企業的現狀來看,整體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嚴重缺乏兩類人:一是企業經營者,一是科技人才。對於企業經營者,要打破並建立合理的用人機製,從而促進人力資源的管理創新。打破以往用人機製。鄧小平強調,人才是科學技術的主要載體,一定要在黨內和全社會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江澤民在論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時就指出,人才是一個國家發展最重要的資源,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胡錦濤進一步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習近平強調國家發展、民族振興靠人才。

有家大型工廠的老板,種田人出身。廠區有塊空地,老板覺得空著可惜,便留作自已閑暇種草,他從天南地北引來不同種類的草,種在地上。老板親自耕耘,就像他當年種莊稼那樣。第一年,老板的辛勤勞動,換來了這樣的景象:一叢叢一蓬蓬不同品種的草兒長起來了,有的葉兒纖長,有的葉兒短肥,有的杆兒向上挺立,有的杆兒匍匐在地,總之,給人的印象是雜亂無章,一片狼藉。對此,員工們打心眼裏瞧不起老板,認為此人沒有品味,老土一個。老板似乎感覺到什麼,以後逢節日閑暇之日,便召集手下大小頭目,到草地整溝挖墒,施肥澆水。大夥一同將那些長勢不旺,病怏怏亂蓬蓬的草除掉了,留下的那些生命力特別旺盛,出類拔萃的草,在草地繁衍生息。第三年的早春,當田野裏的野草剛剛綻芽,老板的草地已是芳草青綠,春意盎然了。大家這才明白,老板留下的是最優秀的草。就在這年的春上,一個考察團來老板的企業取經。老板閉口不談企業管理經營,卻把考察團引到他的草地上,大談起種草經驗來,弄得人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老板說,我在這塊空地上引進了不同種類的草,讓草兒自由生長,不管它是名貴的還是普通的,誰在咱地盤上長得最好就留下,不好的則淘汰。我不光自己種,還讓屬下來種。結果,大家通過種草都明白一個理......考察團的團長接過話茬說:明白了,這個理是,發現留住養好最優秀的草,這與用好人才同是一個理啊!尤其作為國有企業,要不拘一格的選拔人才,打破以往“唯文憑”是舉,以框找人、以框定人,不要讓舊製度、舊思想根深蒂固,要讓想幹事、會幹事、能幹事的同誌有用武之地,企業要實現跨越發展,人才必須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