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挺身式跳遠教學方法探討(1 / 2)

挺身式跳遠教學方法探討

體育與藝術

作者:趙倩倩

【摘要】挺身式跳遠作為中職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麵能夠提高學生跳遠技術,另一方麵其優美、灑脫的運動,又能夠喚起學生內心深處對於運動的向往。本文就中職院校挺身式跳遠教學方法展開討論,以期為中職體育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 挺身式跳遠教學 常見問題 改進方法

跳遠是人通過一段距離的助跑之後積極起跳,要求空中的姿勢與落地的動作符合科學原理,其目的就是爭取讓人跳過出更遠的距離。跳遠這一運動項目可以稱得上是極具觀賞性的運動項目之一了,運動員在進行跳遠運動的過程中,動作舒展、體態優美,讓觀眾能夠感受到運動員身體的那種爆發力以及運動的激情。我們知道,跳遠成績主要受助跑、起跳等因素的影響,運動員助跑速度越快,起跳的動作越是連貫舒展,那麼人體在空中的位移也就會更遠,相應的成績也會更加優異。跳遠項目根據姿勢不同,可以劃分為挺身式、蹲踞式以及走步式三種形式。其中挺身式跳遠已經成為現階段各類比賽中比較常用的一種跳遠形式,那麼中職院校如何有效開展挺身式跳遠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實現學生身心全麵發展,就成為擺在我們麵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一、介紹挺身式跳遠

相信大多數學生對挺身式跳遠這項運動並不陌生,甚至有些同學還非常喜歡看跳遠項目的比賽節目,但是這些學生對於挺身式跳遠的認識仍然停留在表麵,對於其技術要領很難講得清楚。所以要開展挺身式跳遠教學之前,教師向學生介紹挺身式跳遠這一項目。但是由於跳遠這一項目是在一瞬間完成的,對於一些細節部分,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將技術要領傳達給學生,使他們對挺身式跳遠有一個初步印象。

二、助跑與起跳練習

(一)原地起跳練習。

原地起跳練習的技術要領如下:利用擺動腿為支撐,腰部略微彎曲,身體重心前移,起跳腿隨之屈膝前擺,自上而下做扒地動作,擺動腿向前擺動,雙臂則前後擺動。進行原地起跳的意圖非常明顯,因為如果讓學生直接進行挺身式跳遠練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起跳是一瞬間的動作,教師無法將這一瞬間定格。而原地起跳練習實際上是起跳動作的“慢動作”,學生可以領悟到這一動作的要領,從而掌握這一技術。學生在進行原地起跳練習時,可以在肋木或者是跳箱上進行,擺動腿需踏上肋木棟梁或者是跳箱約40-50cm高,這一高度能夠使學生更容易掌握這一動作的要領。

(二)“騰空步”練習。

“騰空步”練習需要進行短、中距離的助跑,助跑在4-6步之間即可。“騰空步”練習的技術要領如下:起跳腿需要處於蹬直狀態,擺動腿呈屈膝前擺的姿態,同時需要帶動髖關節朝著上方擺動,此時小腿下垂,身體上半部分要正直,擺出騰空的姿態,在下落時,擺動腿下落於沙坑之中,然後向前奔跑。當學生們掌握“騰空步”的技術要領之後,教師可以將助跑距離逐漸延長,最終達到標準距離為止。對於助跑距離步點的丈量,通常采用跑步步數乘以2減去2的方式。比如我們需要6步助跑時,走10步的距離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