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組合作學習是信息技術課的好幫手(1 / 2)

小組合作學習是信息技術課的好幫手

信息技術教學與研究

作者:張寶

我國著名合作學習研究學者王坦曾總結:合作學習是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學社會學、認知心理學、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等為理論基礎,理論以開發和利用課堂中人的關係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全員互動合作為基本動力,以班級授課為前導結構,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全麵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以短時、高效、低耗、愉快為基本品質的一係列教學活動的統一。

一、合理搭配合作學習者是小組成員

就現狀看,某些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麵上,認為合作學習就是簡單地把幾個學生湊在一起分成幾個小組。其實這隻是合作學習最簡單的一種方法,並沒有抓住合作學習的本質。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小組成員的搭配一定要合理,以更好地調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小組搭配的人員不能過多,一般五個組員即可。小組搭配可以分這樣幾步走:第一步,先讓學生按“就近原則”自然搭配,並推舉一位“夥伴教師”當組長;第二步,經過一到兩周周時間的考察,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原則,結合實際進行小組重組,並重新推選“夥伴教師”;第三步,進行小組之間“優秀夥伴教師”推磨,強調小組之間的平衡發展。

二、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積極為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平台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是師生共同生活、共同發展的場所,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作用顯得更重要,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否,與教師的引導與參與與否是分不開的。教師要想方設法地為學生搭建合作學習的平台,並為他們的合作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當然,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工作重點是精心設計合作學習,對學情分析、目標設置、任務選擇、策略匹配、教學過程展開與評估等進行全程把握。

1.注重合作學習任務的設計,合理確定合作目標。

小組合作不是“放羊式”地無的放矢。教師要在小組合作前明確提出要求,並且要細化要求,不能過寬過泛。特別是對於農村學生,認知結構還很薄弱,老師平常就要做好正確引導,讓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有序形成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方式。

2.創境激趣,自主合作學習。

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之後,學生不一定都能積極進入狀態,投入學習中,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的學習與思考創設情境,創造條件,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熱情與動力。疑是激發學生思維的誘因,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教師在每一節課中,要善於圍繞總體目標,精心設計足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深入思考的問題,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體作用;相信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學習的時間和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真正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3.營造寬鬆的合作學習環境。

教師要為小組合作學習營造民主、和諧、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後進生積極地參與活動,同時還要為學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沒有一定的時間,合作學習將流於形式。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討論、交流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相互交流時間。在合作學習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因為合作的前提是獨立,當一個問題提出,如果學生沒有自己的觀點,合作就沒有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