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曆史教學中自覺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1 / 2)

在曆史教學中自覺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政史地教學與研究

作者:劉立紅

黨的十八大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麵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十二個詞二十四個字的核心價值觀,迅速在全社會引發熱議和持續關注。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全麵闡釋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重要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要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座談會上,教育部長袁貴仁發言指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完善大中小學有機銜接、循序漸進的課程體係和教材體係,把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為有效貫徹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中學曆史課堂應該充分利用豐富的曆史素材對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使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一、利用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曆史對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

近代以來,自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到1945年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這一段曆史,主要控訴了西方列強對中國的野蠻侵略和無情掠奪,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極大的生命財產損失。西方列強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可謂罄竹難書。通過對這段曆史的研究和學習,探究中國之所以屢屢被欺壓、被剝削、被侵略,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的落後,落後就要挨打,強大才能禦侮。隻有國家強盛了,民族強大了,才能維護領土和主權的獨立與完整。麵對這樣的民族危機,無數仁人誌士進行了英勇的抗爭和數次探索。在這個過程中,林則徐領導了虎門銷煙,體現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勇氣和決心;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以“自強”和“求富”為口號,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戊戌變法,起到了啟蒙作用;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帝製,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資本主義列強侵華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抗爭和探索史,更是一部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艱難曆程。

中國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探索都失敗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領導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符合國情的正確革命道路,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贏得了民族獨立,人民當家做了主人。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經濟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實現了由溫飽到總體小康的跨越,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台階。這一切向世人昭示隻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發展中國的唯一正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