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山鬼》的胎死。
之所以我一再地在很多文章裏提及《山鬼》,是因為它焊接了我們之間一種外人難以感知的關係。我們所上的學校是一所有百年曆史的文科學校,與這個學校有關係的文人有很多,譬如賈平凹、雷抒雁就是學校所有活動必定要提及的,最近連一個叫李尋歡的網絡寫手也偶爾被提及,但是這個被稱為“作家搖籃”學校的文學院卻絕少有人知道鬼子這麼個人。不過這也不是什麼不奇怪的事情,因為在一次大三的當代文學考試中,有不少人竟然寫出了餘華原名蘇童的笑話,原因是老師在講先鋒小說代表的時候,重點講了餘華,捎帶提到了蘇童,抄筆記的家夥在餘華後麵的括弧裏寫了個蘇童,考試之前很多人複印了他的筆記背,最後就成了:餘華原名蘇童。而我們的李傻傻同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上他的大學,也許他想殺開一條別樣的血路,於是決定為文學院辦一份刊物,暫定名,山鬼,取《離騷》山中女神之意。
李傻傻在做完他最擅長的工作——寫策劃——之後,就麵臨了他最不擅長的工作:申請。但似乎很順利,領導給了李傻傻很大的鼓勵,他們高度讚揚了李傻傻這種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精神,表示支持同學實現他們的想法。沒有人知道這個平時懶惰的家夥有多勤奮,約稿、寫稿、宣傳、做廣告板占據了李傻傻之流的全部生活,幾乎就要成了。當所有的工作進行到實質性階段,需要經費的時候,李傻傻樂嗬嗬跑去和領導要錢,他相信對於文化事業,領導肯定是毫不猶豫立馬付現金的。我們當時認為,這本書印出來,一定是《今天》、《他們》級的,這個大學就又向它“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目標跨出了一大步。李傻傻當時和領導具體怎麼說的我不知道,我正在另一個地方為入黨轉正申請字數少挨批呢。但據傻傻後來轉述,領導的大意是這樣的:你們要辦刊物是好事啊,但是為什麼要用《山鬼》這麼陰森恐怖的名字呢,用個《希望》啊,《大學青年》啊多好,再說了,最近“法×功”鬧的正凶,你們年輕,很容易就被壞人利用了……同學,不要這麼任性,學校為你們好,你們不是想辦刊物嗎?咱院的院報正需要人做,要做就當個編章吧……
李傻傻沒有帶回一分錢,卻帶回一大疊用來學習的八開小報。他說和領導徹底鬧翻了,領導說要胡鬧你們自己胡鬧去,不能在學校打廣告,不能以學校的名義,也不會給一分錢。之後所有的廣告都被學生會撕了,如此等等不在話下。李傻傻進大學的第一個想法就這樣被無情地幹掉了。
片段二:《小人物》的夭折。
中國曆史上從未有這樣一份刊物,它寬一米五,長兩米,花花綠綠,圖文並茂,專門做“小人物”的專刊。它誕生在西安這個曆史文化名城的某所大學,策劃何殤、烏拉拉,主編李傻傻。
2001年冬天,正是中國民刊茂盛之時,李傻傻在被子裏一邊抽煙一邊慢騰騰地說:“咱也弄個民刊來玩”。這句話在一個星期後得到何殤和烏拉拉的讚成,幾個人窩在一起想著怎樣才能出一個既能娛樂大眾又能被更多的人看見,最主要是不用花錢的東西。後來有人說了,手抄最便宜,這個意見被采用了,內容呢,這時又有人說了,官方的刊物人家都登載大事情大人物,咱就搞個小事情小人物吧,很快就被采用了。最後確定為用廣告板形式,每期介紹一個小人物,文采用論壇的形式,圖就用好玩的照片,周刊。
李傻傻和我們分頭行動,等晚上回來的時候,他帶回來一塊很大的木板,我們把白紙貼在上麵,略微設計了一下,就開始做了,第一期做的是他們宿舍的蘇東亮,題目為:“蘇東亮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巴爾紮克”。第二天中午吃飯的時候,放在了宿舍區通往食堂的路上,據我們大概統計了一下,僅中午兩個小時,閱讀《小人物》的人次在2000以上,死水一般的校園裏來了點微瀾,麵對如此成績,李傻傻同誌的虛榮心一下暴漲,站在成果旁邊,一連抽了三根煙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