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健告別了張之洞開始準備回到南方,唐健在南方呆了差不多有大半年的時間,當唐健回到山東威海衛的時候已經是初冬了,此時的南方還是溫暖如夏,可一進入北方,明顯的可以感覺到微微的涼意,已經不適合像南方那樣穿單衣了。
這一次唐健並沒有從陸路北上,而是乘坐一艘英籍商船在李蓋茨和田阿登的陪同下北上,巴肥特則繼續留在南方,幫助張之洞等人協辦工廠,而得到巴肥特幫助的條件則是唐健在每一個被協助的工廠中擁有百分之二的股份,雖然這些並不多,但是重在數量,積少成多,有了資本,巴肥特在唐健的支持下也開始在南方辦廠煉鋼造船,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唐健也算是富甲一方了。
從福州出發,曆時十幾天的旅程,唐健等人終於在一天的早晨回到了威海衛港口。
威海衛經過上次的那場大戰之後,雖然在唐健的大力扶持下迅速的修複擴建,但是還是能夠看出那場戰爭給這個大清的水師基地帶來的巨大破壞。
那些被俘的北洋水師士兵在大清和其他列強的幹涉下,開始慢慢地被日本釋放,回到威海衛軍港。
不過,此時的威海衛港口上已經沒有了一年前氣勢磅礴的北洋水師艦隊了,有的僅僅是一艘被拆除了主炮舷炮魚雷室的“鎮遠”,還有一些艦身布滿彈痕就是軍艦,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片破落消沉。
然而,在甲午一戰中損失折半的北洋水師,現在有經驗的大小官兵隻剩下近千人,就是這一千人,唐健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原來的北洋並沒有消失。
這一千北洋官兵在被釋放回國之後,就是利用十幾艘破舊的軍艦每日在威海衛的港口上日夜操練,期望有朝一日能夠報仇雪恥。
清晨海上霧氣較大,太陽還沒有那麼早升起,當唐健的船駛入威海衛的時候,他看到北洋水師的一千名官兵駕駛者破舊的軍艦在海麵上操練,不時傳來聯係炮聲和軍號聲,看到這一幕,唐健心中微暖,北洋水師並沒有曆史上說的那般無用,他們的骨子中都有鄧世昌這樣的人的愛國之心。
唐健乘坐駁船來到了劉公島上,來到了北洋水師學堂,鄧世昌最後指揮作戰的地方。
北洋水師的官兵聽說新的水師提督來到威海衛,紛紛結束了晨間操練,來到了劉公島上,接受新的水師提督的檢閱。
原來北洋水師的管帶除了與艦同沉就是自殺殉國,剩下就隻有“康濟”炮艇管帶薩鎮冰,“廣丙”魚雷巡洋艦管帶程璧光,“平遠”海防巡洋艦李和,“濟遠”穹甲巡洋艦管帶方伯謙(唐健求情,方伯謙才沒有像曆史上那樣因為臨陣脫逃而被斬首)等差不多十位管帶,剩下就隻剩九百餘名官兵。
甲午一戰,北洋水師不管是艦艇還是人員都損失慘重。
唐健站在水師學堂門前地校場的講台上,看著下麵近千名密集而又帶著渴望的眼神,說道:“我知道大家的心情都不大好受!但是我來這裏是個大家帶來一個好消息的,一個可以重振我北洋水師成為亞洲第一艦隊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