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堅持訓練
繁重的比賽進程再加上忙碌的休賽季,這讓科比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時間不得不花在旅途中,但是他從不停止訓練。
因為經常在旅途中的原因,你必須要學會適應環境,如果酒店的健身房不行,就得在當地找一個好一點的健身房。當我和科比一起出行時,我會先去探路做好準備,如果有更好的去處,我們肯定不會放過。
2013年夏天,當我們到達意大利的米蘭時,他已經提前聯係好了AC米蘭俱樂部,準備借用他們的反重力跑步機。這機器可以有效減輕跑步時膝蓋需要承受的體重,而且在整個米蘭也沒有幾台,或者說在整個意大利都不太多。
我們並不需要很細致的計劃,也不是一定要有光譜理療儀這樣的機器才能訓練。無論我們在哪裏,我們都會有一些設備。如果我隻能給科比帶一件運動設備的話,我會選擇Shuttle,通過它可以練習推舉,可以練習起跳爆發力,也可以練習核心力量、胯部、臀部和跟腱,或者是你身體的各個部位。
很多時候,一個設備並不是設計專門用來訓練某個部位的,但是你可以去並且改變其用法。就算給我一根橡皮筋,我也能用它做出500種鍛煉方式。
意料之外的膝傷
2013年12月,當科比因膝傷倒下的時候,我最初並不知道他的傷勢有多嚴重。從錄像中看,事情發生的很快,而且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過度拉伸自己的膝蓋,但不知道那一次為什麼他受傷了。這有點像史蒂夫·納什,在他打籃球或者踢足球的時候可能被打到或者踢到100萬次了,但為什麼就在某一次受傷了呢?對科比來說也同樣如此。“為什麼是這次?”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既沒有被惡意犯規,也沒有摔倒,什麼都沒有,所以當時看起來不像是很嚴重。我的意思是,當他跟腱撕裂的時候,感覺非常明顯,他也立刻就感受到了不適。跟那次跟腱撕裂相比,這次膝蓋受傷感覺沒有那麼嚴重。
讓我不確定科比傷情的另一個原因是,科比在受傷之後依舊可以站起來走動。那種傷病,除非是關節運動到一個特定的位置或者特定的角度才會讓他骨折後的地方發生接觸,所以,在再次撞到這個關節之前,一般都不會感覺到受傷。這不是那種“哦,我的天,我的脛骨折了,完全站不起來,不能走路了”那種傷病。
科比左膝蓋的脛骨外側平台有磨損,這種傷病即使是科比也無法與其鬥爭。因為那種經年累月的磨損,已經驅之不散。跟腳踝扭傷不一樣,如果不好好照料骨折的話,有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我們不可能讓任何人帶著這樣的傷病上場,尤其是像科比這樣的球員。
艱難的恢複之路
在科比受傷之後,他的膝蓋並沒有出現腫脹或者疼痛,這讓他的恢複變得相對簡單一些,他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受傷部位穩定。盡管我一直向科比強調休息和康複的重要性,但他甚至不願意用支架。
如果不去觸碰傷處的話,他都感覺不到痛感。這就好像你被刀劃傷了,但如果不去碰傷口的話,你可能不會感覺到傷口的存在。但是你必須要讓它慢慢痊愈,而如果你不停地碰傷口,它就永遠不會痊愈。這也就是說,如果科比總是想試試自己傷勢的恢複情況,那他就會需要更長的恢複時間。但是讓他坐下來接受治療恐怕是最困難的事情。跟腱撕裂已經讓他經曆了很多,他必須要耐心等待,而不是想方設法加快進程。人們總是希望有什麼神奇藥丸之類的一吃就好,但事實上身體總是需要經曆某些特定的過程才能康複。
如果過早地從特別嚴重的傷病中恢複,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傷病。例如一個人臀部或者其他部位經曆了運動損傷,你就會不自覺地過度使用身體的其他部位,但因為身體已經喪失了部分關節的靈活度,最後隻會導致過度消耗身體其他部位,來完成你想完成的動作。
很多時候,你為了要完成一個動作,可能隻記得如何去做,卻忽略了這樣做是否正確,這就會導致你的身體將必須緊繃不常用的部位。如果身體狀況好的時候,這不是問題,但是在受傷的時候,人的身體會發生何種反應就不得而知了。
有些人每次發生的代償和抵消的部位都相同,所以就會形成一種模式,而有些人每次都不同,就像那種智能芯片。這種人的身體受傷的時候,每次都使用不同的身體部位進行代償,可能這次是臀部,下次是膝蓋,再下次又是腳踝,總之身體總會自己尋找用起來最為省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