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七星沁詩脾(1 / 2)

而後,陳銳再用味精提鮮,用薑米去腥除異,醬油增色,在這一步,陳銳牢牢掌握著“寧少勿多”的原則。此餡心的口味要求“鹹鮮回甜”,故一定要掌握好加糖量,一般以能嚐出甜味為度。

最後,陳銳將餡心調好後,應做成個頭均勻、大小一致的丸子,置0℃的冰箱內鎮硬用之,以便於被魚泥包裹,但千萬不能裏外凍實,否則口感和口味均受影響。

等到陳銳做完了肉餡,也到了這一道菜的最後的一步,魚丸的製作。首先,不管魚丸大小如何,都要做得圓潤而光滑,不可有毛渣或尾梢出現。

而且,肉餡一定要讓魚泥包裹嚴實,且居魚泥正中。一旦餡心外露,不僅會影響其潔白的色澤,而且口味也會大打折扣。

再者,陳銳在刮取丸子時,手指或羹匙要勤蘸水,以利丸子順利地落下,且不易出現毛渣。魚丸下鍋時,應順鍋邊溜入,這樣能使丸子更圓。

此菜陳銳是采用“氽”法烹製而成,其關鍵是要掌握丸子下入時的水溫。這對擁有控火術和十方眼的陳銳來說,小意思而已。一般來說應為溫水下鍋,即當水溫在60℃左右時落入丸子氽熟。

若魚丸沒有做完而水溫已經升高,應將鍋端離火口或者加入冷水,以保持最佳水溫。魚丸全部入鍋,待其表麵蛋白質相對凝固後,用手勺背部順鍋邊下入輕輕推動,防止丸子粘住鍋底而損壞其形狀。

其次,旺火燒沸後打去浮沫,改用中小火氽熟魚丸,切忌旺火。要掌握好氽製時間,以魚丸剛熟為度,若時間太長,會使魚丸質老不嫩、失去彈性。

時間過半,陳銳也剛好完成了魚丸的製作。然後淨鍋上火,添入清水,等到燒至鍋底起魚眼泡時,陳銳用左手將魚泥從虎口處擠出直徑1.5厘米的丸子,然後右手隨即取一隻肉丸塞入魚泥內,左手的拇指將魚丸的口封嚴,再次從虎口處擠出。

即成包裹嚴實、光滑圓潤的七星魚丸生坯,然後陳銳用羹匙蘸水將其刮下落入水鍋中。

最後陳銳按此法將魚丸逐一製成入鍋,控製著火焰的溫度,用旺火燒沸。陳銳撇去浮沫後又改中小火氽至魚丸剛熟。

陳銳加入精鹽、味精調味,盛湯,淋香油,隨胡椒粉、香菜、香醋。

魚丸是福州市著名的特色傳統湯菜之一。七星魚丸具有色澤潔白,有彈性而不膩,餡香而鬆,口味清甜爽滑等特點,久負盛名。它的傳說或許很少有人知道。

它是用魚肉、瘦豬肉、蝦幹為主要原料製成的。那一顆顆如核桃大小的雪白的魚丸,漂浮於熱氣騰騰的湯麵,如滿天星鬥布於空間。因此,海外華僑把它稱為“七星魚丸”。

如此絕美的魚丸,不禁讓現場所有的人都咽了咽喉。張雯在場下已經激動地快要哭了出來,這一道菜,在製成的時候,發出了亮光。

張雯曾看過家中書房的資料,一道菜,如果製成能發出亮光,那麼,這一道菜,就有出乎世人意料的味道。

不過,張雯看得資料並不齊全,因為,一道會發光的菜,實在是太過罕見,世間罕有,能了解到這一個信息的,已經算得上學識淵博了。

而且,這樣的菜隻是存在於傳說之中,從來沒有人記載過這方麵的內容,而且,這樣的事也太過於罕見或者是聳人聽聞。

張雯不敢確定,雙眼看著韋瑋,韋瑋也曾聽說過這一傳說,想不到,今日得以在此見到,不過,那一道亮光一閃即逝,太快了,韋瑋覺得是現場的燈光出了問題,並不太相信這傳說。

但是,張雯也看到了,他看著張雯,看來,那一道光,絕對不是現場的燈光問題,那麼,問題一定出自那一道菜。

韋瑋完全沒有想到,陳銳的廚藝已經達到了這個地步,他的師傅,可是大宗師,陳銳雖然陳銳還沒有達到,但是,再過一段時間,或許在得到一些機緣,陳銳二十歲的年紀成為一個大宗師,絕對不是癡人說夢。

韋瑋自己隻是大師後期的實力,如果要跟陳銳比,差了一大截。韋瑋知道,如果自己沒有得到一定的機緣或者是師傅那裏學習到更多的技藝,韋瑋要想追上陳銳的廚藝,簡直難入登天。而且,陳銳的資質比韋瑋的要好很多,以前韋瑋一直一位自己是萬中無一的天才,生活的一切也讓他漸漸得意,現在,韋瑋才知道是自己坐井觀天罷了。

丹尼爾·傑森,他也看到了那一道稍縱即逝的光,那一道山龜燉王蛇,讓他的精神好了許多,一下子在精神上似乎年輕了十多歲。旺盛的精力,讓他相信,那道光,絕對不是自己老眼昏花,他想不到,傳說中的菜,竟然會在這樣的比賽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