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智慧城區應用係統建設探討(2 / 3)

應用層:相當於人體的行為能力,它是智慧城區所必須實現的城區功能保障,主要是維穩定、保民生、促增長。智慧應用是以公共數據庫和應用單位業務數據為數據來源,通過公共信息平台對公共數據和應用單位業務數據的整合,為智慧應用提供整合後的信息服務,提供應用的服務水平和協同能力。

用戶層:智慧城區建設的最終用戶是政府、公眾和企業。智慧城區建設的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著力突出人在智慧城區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在完善物的智能化基礎上,為公眾、企業和政府提供更加智能化和完善的服務和決策。

三、智慧能力規劃

智慧城區是城市化的高級階段,是網絡彙聚人的智慧的、以大係統整合的、物理空間和網絡空間交互的、城區管理更加精細、城區環境更加和諧、城區經濟更加高端、城區生活更加宜居的城市發展模式。而在這之中,物聯網和雲計算的應用將成為打造“智慧城區”的重要途徑。智慧城區的重要技術基礎就是“雲+端”的技術。

雲計算機中心

(一)基礎設施即服務層(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

IaaS層承載智慧城區所需要的計算基礎設施,為利用虛擬化技術構建的雲計算中心。

智慧能力:

自動安裝、自動配置和自動適應的雲計算平台智能部署能力。智慧城區中所有軟件和應用不僅要能夠部署和運行在物理的機器上,同時還能夠部署和運行在以虛擬化為基礎的雲計算平台,支持多應用環境下共享物理資源、係統軟件資源和服務資源;

動態資源智能配置。雲計算中心可以動態監控部署的應用,根據動態的壓力負載,自動采取相應的調度策略,從而實現IT資源的利用最大化;

服務級別智能管理。基於策略的訪問優先級控製以及基於資源池的計算資源動態調度,能夠針對服務重要性或請求優先級的不同進行響應;

自動化感知管理。當監測到應用服務器運行狀況出現異常時,可以自動采取預先設定的運行進行自動處理;

(二)平台即服務層(Platform-as-a-Service,PaaS)

Paas層主要由基礎數據平台、應用支撐共享平台、集成層組成。

應用支撐共享平台:

提供智能搜索功能。能夠按需對各類信息進行高質量、快速地檢索,再通過相應的API與各類應用集成;

業務流程的智能管理。依托工作流引擎實現項目中業務流程的定義、運行、監控和管理,將係統中動態變化、相互依賴的活動、資源、任務、工作流、約束、授權等要素有效組合起來,並提供按角色訪問的功能,實現業務操作和管理工作標準化、規範化,消除人為因素的影響;

流程管理的快速實施能力。支持讓流程中所涉及的每一個人都參與到業務流程的改進過程中;

業務策略、規則的快速部署能力。當業務策略和業務規則發生變化時,通過更改配置文件,規則引擎便能快速完成對其的部署;

大數據存儲能力。通過數據倉庫存儲當前明細數據、曆史數據、彙總和統計數據、衍生數據,建立數據模型,能夠支持管理決策和聯機分析應用;

大數據處理能力。通過業務分析技術實現對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和處理,能夠支持按需生成複雜的合並報表,提供及時、準確、科學的決策分析依據;通過數據挖掘技術,能夠深度挖掘數據中隱藏的關係,提供數據規劃、數據收集以及領域分析能力;

智能分析能力。“更深入的智能化”是智慧城市另外一個特征與要求,智能化是指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數據,以獲取更加新穎、係統且全麵的洞察來解決特定問題。這要求使用先進技術來處理複雜的數據分析、彙總和計算,以便整合和分析海量的跨地域、跨行業的數據和信息。

基礎數據平台:

數據庫具備支持高效的內存管理功能,具備支持數據庫核心參數根據係統負載情況自動調整,支持內存緩衝區、排序內存、並發控製內存等內存對象之間的動態分配,能更好地適應負載的動態變化;

數據庫具備支持DBA日常工作的自動化執行機製,具備自動收集統計信息、自動執行表重組等功能;

(三)集成層

感知端數據接入網關具備兼容多數據格式、多通信協議、多消息格式的能力。智慧城區的建設中會使用多種類型的外場設備,例如視頻監測器、傳感器、地感線圈、檢測棒等等。這些外場設備產生的實時數據格式各異,使用的通信協議和消息格式也呈多樣化。感知端數據接入網關能夠自動識別接入設備,並對數據進行諸如格式轉換、數據清洗等標準數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