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信息預處理方法在企業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係中的應用
信息化研究
作者:王長峰 範偉民 於長鉞
一.引言
麵對殘酷的市場競爭環境,企業對風險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客觀評價企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財務風險,並對其進行及時預警是企業管理層始終追求的目標。通過建立評價指標體係,深度挖掘本公司的財務數據,進而研究公司的財務風險狀況成為很多學者研究的課題。
初步選取的指標由於需要考慮綜合性的原則,相當多的指標之間存在很強的關聯性,若不將這些指標通過某些方法進行一定的降維處理,不但會增加挖掘的難度和時間,更為重要的是指標間存在多重共線性關係,則會影響挖掘結果的準確性。並且若指標數量過多,即使運用相關方法進行了挖掘,也很難為投資者提供直觀有效的信息。
王世蘭對初始選擇的指標進行了差異性檢驗,研究上市企業中的ST和非ST兩類公司,選擇在兩類公司間均值上存在顯著性差異的財務指標。趙春對初始選擇的財務指標進行了相關性檢驗,剔除了同一組財務指標中相關係數絕對值較高的一些財務指標。李榮麗使用聚類分析的方法將相似的指標聚為一類,在每一類中選擇一個指標,從而避免信息的重疊,迅速完成對數據的預處理。
運用統計分析的方法進行相關性分析或者差異性檢驗,在篩選指標的過程中可能會剔除包含重要信息的指標。運用聚類分析的方法,沒有權威性的指導理論從一類指標中選取一個指標,無法保證篩選出的指標所具有的代表性。
本文采用將統計分析與聚類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首先剔除差異性不顯著的財務指標,接下來運用聚類分析的方法將相似的指標聚為一類,在篩選指標的過程中結合相關分析與多重共線性檢驗,從而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評價指標。
二.評價指標體係的建立
2.1 評價指標的選取原則
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很多,不同的財務風險指標之間相互關聯,為了選擇合適的財務指標準確地評價企業的財務風險,本文在構建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係時遵循了如下的原則:
(1)重要性原則。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需要包含並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等重要信息,在預測評價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時應具有代表性,多個指標所構成的評價指標體係應能夠反映並顯示出企業經營發展的主要方麵。
(2)靈敏性原則。所選擇的財務風險評價指標應該能夠及時反映出企業財務的發展動向及變化趨勢。
(3)真實性原則。財務風險評價指標本身應當是真實、準確的,這是保證指標體係能夠如實地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的基礎。
(4)可度量原則。所構建的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係能夠用精確的數值來表示,不僅包括財務報表中所包含的數據,也可以包括可以量化的主管數據。
(5)獨立性原則。所選擇的財務風險評價指標應當盡可能的降低各項指標之間的相關重疊區域,各指標之間保持較大的獨立性。
(6)可獲得性原則。財務風險指標的設計要依據上市公司的行業特征和經營實際,並且與指標相關的數據能否上市公司公開發布的信息中有效獲取。
(7)一致性原則。上市公司實際經營發展情況要與所選取的評價指標體係特征一致,這樣評價指標體係能夠真實有效清晰的反映企業未來的發展意象與方向。
2.2 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係的初步建立
從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現金流量等5個方麵,選擇了28項財務指標來綜合評價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
2.3 樣本的選取與數據來源
與其他中小企業相比,上市公司的財務製度更加規範健全,財務數據更加透明規範,監管力度也更大,因此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同時,上市公司作為我國企業和經濟體製改革的先鋒與標頭兵,麵對著眾多的投資者,更需要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加強風險管理。因此,本文將上市公司作為財務風險診斷分析的研究對象。企業公司的破產可以作為界定其發生財務危機的標誌,但不具有前瞻性,結合我國金融行業的實際狀況,我們將財務危機的企業定為被特別處理(ST)的上市公司。本文側重於研究財務風險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因此本文在選取樣本時有選擇的舍棄因為“其他異常狀況”而被ST的公司。
結合我國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上市公司是否被ST,主要取決於公司t-1和t-2年的財務狀況。而公司t-1年的財務數據一般發布在t年4月份公司的年度財務報表中,亦即公司是否被ST標注與公司t-1年的年度財務數據發布幾乎處於同一時期,故通過t-1年的財務數據建立財務風險評價指標模型去預測公司在t年是否出現財務危機不具有強前瞻性,也沒有實際意義。因此本文采用樣本公司t-2年的財務數據來進行實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