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理論第一刊(1 / 3)

中國理論第一刊

文化·風風雨雨的故事

作者:苗作斌

《紅旗》雜誌作為黨中央的機關刊物,於1958年6月創刊。當時我國社會“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如何從中國實際出發,進行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進行著全麵實踐和深入探索。曆史整整走過了五十個年頭,發生在《紅旗》的往事並沒有因時光流逝被衝淡,而是經常地湧入人們的腦海,讓人回味。

毛澤東的《紅旗》情結

《紅旗》雜誌是在黨中央、毛主席的直接關懷、具體指導下創辦的。早在1955年10月,黨的七屆六中全會上,毛主席就指出各省市要辦好刊物。1958年1月,毛主席在南寧會議上正式提出創辦中央理論刊物的問題。這年3月,創辦中央理論刊物的決策在成都會議上被具體化。在1958年5月召開的黨的八屆五中全會上,毛主席作出創辦刊物的正式決定,並定名為《紅旗》。

當中央醞釀創辦刊物時,一些同誌請毛主席為刊物起名字。主席說,還是走群眾路線,讓大家一起來尋個好名字。有關單位就發動大家提名,彙集上報。毛主席從中圈定了《紅旗》這一名字,並經中央全會確認。毛主席還為《紅旗》題寫刊頭二十餘幅,他給《紅旗》總編輯陳伯達的信中說:“報頭寫了幾張,請審核,如不能用,再試寫。”他在題字旁還注有說明:“擬可用”、“這種寫法是從紅綢舞來的,畫紅旗”。

編輯部從中選了兩字作為正式刊頭,這就是至今仍為大家廣為認知、眾口稱讚的“紅旗”二字。

中央同時還決定成立《紅旗》雜誌編委會。編委會第一次會議於1958年5月24日在中南海居仁堂由鄧小平同誌主持召開。編委共36名,由中央有關部門,各省、市、自治區和部隊中理論水平高、寫作能力強的同誌,以及宣傳理論係統的負責人、黨內學術理論專家組成。其中鄧力群、田家英、李友九、陳伯達、胡繩為常任編輯,陳伯達為總編輯。這次會議也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由於工作人員的疏忽,通知了兩個李達開會,武漢大學校長“文”李達是編委,與總參的副總長“武”李達重名。“武”李達到會後發現不對要退席,小平同誌說,既然來了,就坐下聽聽吧。這個大編委會由於成員分散在全國各地,各人的工作繁重,會議召集困難,以後再未開過。因此,1959年中央決定在《紅旗》內部成立一個編委會,由總編輯、副總編輯以及4位編委組成,主持《紅旗》的日常工作。

《紅旗》創刊號於1958年6月1日出版。發刊詞由胡繩執筆,經毛主席、鄧小平同誌審定。同期發表了毛主席的文章《介紹一個合作社》。此後,毛主席一直關注《紅旗》的工作,經常向《紅旗》推薦文章,對一些稿件還作了精心修改。 1958年8月,陸定一寫了一篇題為《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文章,送毛主席審閱,主席前後看了好幾次,每次都提出修改意見,有時自己動手作重要修改。8月22日,他在給陸定一的信中說:“在教育史部分,應批評凱洛夫、斯大林,對中蘇都有益。中國教育史有好的一麵,應當說到,否則不全。你看如何?”他特意在陸定一的稿件上加寫了這樣一段話:“中國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麵。孔子的有教無類,孟子的民貴君輕,荀子的人定勝天,屈原的批判君惡,司馬遷的頌揚反抗,王充、範縝、柳宗元、張載、王夫之的古代唯物論,關漢卿、施耐庵、吳承恩、曹雪芹的民眾文學,孫中山的民主革命,諸人情況不同,許多人並無教育專著,然而上舉那些,不能不影響對人民的教育,談中國教育史,應當提到他們。”毛主席對兒童的全麵發展也作了精彩補充:“兒童時期需要發展身體,這種發展是要健全的。兒童時期需要發展共產主義的情操、風格和集體英雄主義的氣概,就是我們時代的德育。二者都同從事勞動有關,所以教育與勞動結合的原則是不可移易的。總結以上所說,我們所主張的全麵發展是要使學生發展健全的身體,發展共產主義的道德。”對此文他特批:“登《紅旗》,題目特大,全文盡量用較大字型。”同時,還代《紅旗》寫了編輯部按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