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還為《紅旗》編輯部寫過約稿信。他從《光明日報》看到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係同誌寫的有關機位設計的文章,很感興趣,便給作者寫信請他們再寫一篇更詳細的文章,以《紅旗》編輯部名義發出。這對《紅旗》工作人員來說深感親切又備受鼓舞。
《紅旗》雜誌的“三麵紅旗”
在《紅旗》頭幾年的版麵上,經常出現幾個作者的名字,引人注目。一個是寫國際評論的於兆力,一個是寫思想文化評論的施東向,一個是寫經濟評論的許辛學。後來人們才慢慢知道,這原來是三個集體筆名。
“於兆力”是由喬冠華、姚臻、王力組成,各取自己名字中的一個字或字的一部分。他們都參與中央有關國際問題的研究及文件起草工作,對國際情況、國際問題比較熟悉,又了解中央精神,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很受歡迎和重視。
“施東向”是以副總編輯胡繩為首,中央政治研究室王忍之、丁偉誌、鄭惠等同誌參加的寫作小組的筆名。
“施東向”即取自《思想界動態》這份內部刊物刊名的諧音。他們以淵博的知識、高度的理論修養、充滿文采的寫作技巧,寫出了影響很大、很受歡迎的思想文化評論文章。
“許辛學”是由“虛心學”演化而來,由副總編輯鄧力群牽頭,梅行、馬洪參加的寫作小組筆名。他們都是中央有關經濟問題會議的參加者和經濟文件的起草者,所寫的文章能夠對有關問題進行透徹分析,使中央精神得到最快的傳達,對經濟工作起到了很強的指導作用。
有人開玩笑說,全國有“三麵紅旗”,《紅旗》雜誌也有“三麵紅旗”,指的就是這三個集體寫作班子。
《紅旗》不僅有寫作集體,改稿也經常集體進行。每期當班副總編輯都挑一兩篇文章集體改稿,把中央修改文件的方式搬到編輯部來,成為培養、提高編輯人員業務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徑。鄧小平同誌還向部隊提出派人到《紅旗》學習文章寫作。
鄧小平同誌曾親自主持集體修改《紅旗》社論。1961年,《紅旗》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四十周年,準備寫一篇社論,社論初稿寫出後,送中央領導審閱。小平同誌對每一稿都認真修改。在第八稿時,他把寫作小組成員召集到中南海,由他親自主持,邊讀邊改,對社論作了進一步補充和修改,使之更全麵、更準確傳達中央的精神和部署。
偉人文選的宣傳與發表
1960年9月,《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出版,這是我國思想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選集》收集了毛澤東在第三次國內戰爭時期的70篇文章,《紅旗》把學習和宣傳“毛選”四卷作為工作重點全麵展開。1960年第19期《紅旗》在刊登《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介紹的同時,圍繞中央確定宣傳重點,發表了社論《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即突出敢於鬥爭、敢於勝利、善於鬥爭、善於勝利的思想。社論對此作了全麵具體的論述,並指出這是克敵製勝的根本法則。第20—21期合刊上,刊出編輯部文章《中國人民革命勝利經驗的基本總結》,重點介紹了毛澤東如何堅持馬列主義有關國家機器的觀點、建設人民民主專政的思想。此文刊發前曾送毛主席審閱,他認為寫得很好,並作了一些修改。1960年,在編定《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之後,毛澤東提出編輯出版劉少奇的選集。中央書記處按照毛澤東的建議做出決定,組織專人進行劉少奇選集的編輯工作。編輯小組隨即著手工作,在少奇同誌指導下,初步編出《劉少奇選集》上卷。在中央召開的七千人大會期間,有些同誌提出,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加強黨員的黨性鍛煉,培養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極為重要。聽說正在編輯劉少奇選集,就提出是否把有關黨員修養、黨性鍛煉方麵的文章先發表。看到這些反應,少奇同誌同意先發表,於1962年第15—16期合刊上刊出,成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重要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