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九陰白骨(2)(1 / 2)

張無忌二十年前便可謂天下第一高手,身負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兩大絕世神功,曾一人獨闖少林三老的金剛伏魔圈,在山中隱居二十年,雖與世隔絕,幾無音訊,淡泊功利,潛心醫術,以圖醫濟世人,但畢竟武功並未擱下,放眼中原江湖,恐怕還沒有人能出其右者,再怎麼著也仍是絕世高手。布日固德則是蒙古國中的第一高手,習得百年前金輪法王的龍象般若功,已練到第八重境界,隻因生性淡泊,不好爭名奪利,潛心修行,隱居大草原之中,不受蒙古大汗征召,隻是收了大汗的侄兒為徒弟。如此兩位超一流的武林高手,又都是隱居避世不求江湖顯名的世外高人,本來也許此生此世也不得相見,但偏偏有天衣盟之事,在這天衣盟的大漢穀相逢,麵對麵站在這祭天台上,也許上天非得要如此安排,要看看他們二人究竟誰強誰弱,誰高誰低。

兩人相隔丈餘,雙雙而立,卻是誰也未動,有如兩塊岩石一般,任由穀中山風吹得衣袂微微輕飄。這兩人俱是絕頂高手,又都為隱居世外,心沉氣閑生性淡泊之人,幾乎頓飯工夫竟都是紋絲不動,連表情都似已凝固,但台下之人盡皆感到一股蕭蕭之氣,如暴風雨來臨之前的那片刻寧靜。

突地,布日固德抬起右掌,平於胸前,緩緩推出,姿勢極為緩和,旁人看來哪裏像是要過比試的模樣?但卻分明有股隱隱的風雷之聲。

兩人雖相隔丈餘,莫說近身相接,就算兩人都平伸出手來,雙手恐怕也相隔丈餘,但張無忌隻覺一股雄渾無比的力道湧來,倒也不似那翻江倒海般的氣勢,頗為緩慢卻是無可抵擋,便如一堵可以活動的牆一般平平整整地朝自己推過來,似乎任何人力都無法阻擋這股力道的來勢,自己有如在一隻巨大的車輪前的螳螂,隻能眼睜睜地感覺車輪馬上要將自己壓成齏粉,卻是無力阻住車輪不向自己壓來似的。張無忌心知今日碰上了自己習武以來最為強勁的對手。

張無忌自小時從冰火島回到中原,在西域山中從白猿腹中得到《九陽真經》,習得九陽神功,又機緣湊巧在明教光明頂秘道中習得明教乾坤大挪移神功,已幾乎成了天下第一人。功成之後,也曾多次遭遇強手,隻不過大多是自己手慈心軟的,吃過一些虧,若是真正打起精神應付起來,大多數武林高手仍然遠遠不是他的對手,峨嵋派掌門滅絕師太曾被他徒手奪過倚天劍,外公白眉鷹王身為明教四大法王,手創天鷹教,武功獨步武林,也曾歎服他這個外孫的武功,義父金毛獅王謝遜也曾暗歎“這孩子的內功實是非同小可”,伯父叔父武當五俠更不是他對手,當年趙敏手下的少林旁支阿三外家功夫十分不俗,曾獨力殺了少林三大神僧之一的空性大師,阿二內家功夫絕頂,都是數十招之內敗在了張無忌的手中,曆數當世高手,恐怕也唯有當年身為武林泰山北鬥仙人一般的人物張三豐以及少林渡劫渡厄等三僧能與張無忌有得一比。張三豐乃武當創派祖師,又是張無忌父親“鐵劃銀鉤“張翠山的師父,張無忌稱呼一聲“太師父”,暫且不去說他,即便是少林三老,也是三人合設金剛伏魔圈,張無忌以三敵一,鬥上千招也一樣不落下風。今日眼前這蒙古高手布日固德,內力之強世所難見,比之當年金剛伏魔圈的內力陣法雖仍略有不足,但那是三個少林老僧,而這布日固德卻是一人,單以內力而論,恐怕布日固德一人內力已比少林三老中的二老加起來還要強,實是驚世駭俗,為張無忌所僅見。

但張無忌畢竟二十年前便已是第一高手,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俱是當世絕頂奇功,九陽神功正宗禪家至陽內力,乾坤大挪移則是搬移用力的極妙的法門,而張三豐所授的太極拳太極劍乃以柔克剛的絕學,如此剛柔相濟,張無忌雖二十年隱居不出江湖,但武功卻隻有更加爐火純青,強弱力道隨心如意,一流高手過招身形靈動,出招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但像張無忌這等絕世高手,搬運內力已如同指伸臂出一般,內力運轉隻在心思電轉之間,內息呼吸俱已與心念同步,無需再強運真氣,內力隻在心神到處油然而生,更無絲毫阻滯。布日固德的龍象般若功雖然如龍似象,但九陽神功更是中原武林的蓋世奇功。隻見張無忌也是抬起右掌,暗吸一口氣,緩緩推出。

兩股力道在半路相交,雖二人雙掌根本未曾挨著,但兩股當世無匹的內力無形相較,卻也如同貼身相接一般,眾人隻聽到一聲低沉的雷鳴之聲,兩人俱都微微一晃,轉眼之間兩人的手掌便都已垂在身側,就連唐延雄木雲這般高手都隻是覺得眼一花,根本沒有看清兩人是如何將手縮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