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九陰白骨(9)(1 / 3)

“卻不知朱公子想問什麼?不會是想問瑪雅那小丫頭的下落吧?”陳漢義早知朱文羽和瑪雅的關係非淺,瑪雅在自己手中對朱文羽來說絕對是一個極大的顧忌,兩軍交戰之時還多曾抓住對方的親人家屬當人質,陳漢義久經戰陣,如此於己有利的因素自然不可能沒有想到,故意冷笑著點了出來,以分朱文羽的心。

“不錯,在下確實想向二先生打聽瑪雅的下落,還望二先生不吝賜告。”朱文羽一抱拳躬身,沒辦法,瑪雅本是苗疆土司的寶貝女兒,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對朱文羽更是情根深重,在成都還有救命之恩,被牽扯到朱文羽和天衣盟之間的爭鬥之中被馮恨元擄來,生死下落不知,叫朱文羽如何不掛心?眼見“飄渺仙姝”何紅花為了救瑪雅催動蠱毒將天衣盟的屠龍殺手盡數變成廢物,自己也死在這陳漢義手中,誰知這陳漢義會不會還遷怒於瑪雅?真可謂生死難料,朱文羽十分清楚這其中的利害,無可奈何之下隻能在陣前向陳漢義求懇,連本來自稱“本少爺”的也改成了“在下”。

“哈哈哈哈,朱公子果然是情深義重啊。不過想要知道可沒這麼容易,那小丫頭被老子關在一個隱密之處,隻有老子一個人知道,隻要你打贏了老子,自然會告訴你的,接招吧!”陳漢義哈哈一笑,也不再羅嗦,直接抱拳一晃,單手一掌,便朝朱文羽攻來。陳漢義哪會這麼容易告訴朱文羽?如此點出來卻又不說結果,令朱文羽總是心有旁騖,不得集中注意力,於他大有好處,再有甚者,隻要自己不說出來,朱文羽就算比自己武功高上百倍,也不敢驟下殺手殺了自己,否則就再也找不到瑪雅了,反而自己可以全力相攻,雖說此戰誰勝誰負還很難料,也許朱文羽根本就是浪得虛名徒有其表不堪一擊,根本就不用如此費盡心機,但此時埋下這等伏筆於自己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俗話說留情不動手,動手便留情,這種便宜事陳漢義如何能不抓住?

朱文羽未料到陳漢義居然不肯透露一絲一毫,卻是說動手就動手,無可奈何,忙微微一晃身形,避開陳漢義的掌風,還了一招,陳漢義也是側身讓過。

才過得數招,台下之人便已覺得奇怪,按理說台上這二人,一個是天衣盟中的第一高手二先生陳漢義,連青城派掌門“如意劍”餘世雄都非其對手,被其收服,南宮世家“黑白劍”南宮智也歎服他的武功,另一個則是中原武林少年翹楚朱文羽,少林方丈木雲、武當掌門青峰、唐家堡堡主“兩步風”唐延雄也都十分推崇他的武功,一致認為他聰穎伶俐,乃難得一見的學武奇材,武功不在中原各大名門正派的掌門人之下。絕對是兩個當世一流高手之間的比鬥,但看此時台上,兩人出招皆是平平無奇,實在是談不上有何精妙,那陳漢義使的是一套幾乎學武之人都會的太祖長拳,偶爾又換幾招少林羅漢拳,再夾雜幾招武當長拳,至於朱文羽更是亂七八糟,一會華山伏虎掌,一會是八陣八卦掌,一會是拈花擒拿手,都是尋常不過的手法拳掌,有時甚至還夾雜了幾招河南南陽司馬家的落馬拳這種小門小戶的家傳武功,簡直就跟個大雜燴一般。

其實朱文羽的拳腳掌法大多都是從宮中侍衛們身上學來的,宮中侍衛來自各門各派,既有少林武當旁支或是俗家弟子,也有像河南司馬,山西白家這種地方武林小戶的子弟,朱文羽又是個貪多嚼不爛的主兒,東學一招西學一招,哪門哪戶的武功招式都學了個遍,偏偏又從來就沒認真學過一套整的,自習武以來,也就在“霹靂劍客”南宮雷,“絕情神劍”南宮望,“飄雪仙子”沈園雪那兒學過一兩套成套的武功,再加上師父張無忌所授的“乾坤大挪移”神功,而且以劍法內功為主,單以拳法而論也就是張無忌所教的一套“冰火九重天”掌法,別的就全都是東家一招西家一式地混著用,中間再加上幾招自創的過渡身法,還有自創的“反彈身法”輕功,居然也被他連起來使得似模似樣,隻不過內家有雲:“招為枝葉力為本。”以朱文羽這身易氣養生訣內力,再加上又練了“乾坤大挪移”這等內力運用的極高深的法門,縱是再尋常不過的招式,在他手裏使出來,也一樣是威力驚人。當年唐初之時天下聞名的猛將李元霸程咬金,皆是力大無窮,即算是極簡單直接的招式,一錘一斧下去,對方兵器斷折,腦爛身碎,隻是“避無可避,擋無可擋”八個字便已令他們少有敵手,橫行天下,朱文羽以渾厚無比的“易氣養生訣”內功使出尋常普通的招式,一樣也令陳漢義十分忌憚,小心避讓,不敢硬接。

至於陳漢義,本是陳友諒身邊的一員虎將,後收為近身侍衛,又拜為義弟,所習的皆是戰陣上的刀法槍法,與武林中人較技的身形步法大不相同,後來無意在山中得了“九陰白骨爪”秘笈,開始修習內功,那秘笈中有一門速成的內功心法,令陳漢義短短幾年之間修得一身極強的邪派內功,但以武功路數而言,卻隻有“九陰白骨爪”一套武功,並無別的拳掌套數,故陳漢義所學的拳腳武功也都是七拚八湊湊出來的,若不是所習的內功偏於陰柔一路,修習少林佛門招式往往事倍功半,難見成效,早就命木靈多教他一些少林武功拳腳了。但饒是如此,這些東一招西一式拚湊的招式,大部分都是些武林中人入門的基礎功夫,實在是難稱精妙,從他手中使來,輔以陰毒內力,也是颼颼輕響,陰冷陣陣,直令人感到絲絲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