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 腕表的邦德效應(一)(1 / 1)

13. 腕表的邦德效應(一)

2012五十歲的007,特工越老越值錢

(編輯/綠茶)

英國文化評論家康拉德曾說過:“如果你向往成為一名重要人物,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007’。”詹姆斯·邦德每次任務中出鏡的秘密武器都會變成“邦德粉”頂禮膜拜的聖品。時間作為任務成敗的關鍵因素,奠定了腕表在影片中的分量。

1962年上映的《諾博士》中,第一任邦德肖恩·康納利佩戴的是勞力士潛航者腕表。勞力士品牌在電影中的呈現一定是小說作者伊恩·弗萊明的偏好,原著中是勞力士蠔式恒動Oyster Perpetual腕表陪伴著詹姆斯·邦德上天入地。細心的觀眾能夠發現,電影中這款潛航者不是勞力士一貫的鋼表帶而是換裝NATO表帶,據說當時勞力士沒有讚助給肖恩·康納利佩戴,導演隻好將他自己改裝過的潛航者腕表貢獻出來了。之後一連幾部的“007”電影,包括1963年的《俄羅斯之戀》、1964年的《金手指》和1965年的《雷霆萬鈞》中,邦德佩戴的也都是勞力士潛航者腕表。1969年,第二代邦德喬治·拉讚貝在《女王秘使》中佩戴了另一款設計獨特的腕表——pre-Daytona計時表,是諷刺也是巧合,曆任邦德中喬治·拉讚貝是唯一任期隻有一年的“007”,而這款pre-Daytona在勞力士的產品目錄中也是驚鴻一瞥。

1973年,電影《生死關頭》中,第三代邦德羅傑·摩爾佩戴的勞力士潛航者Submariner Ref.5513經改造後功能令人印象深刻,不僅有超級磁鐵的作用,三角坑紋外圈高速旋轉堪比小型電鋸。不過,隨著石英與電子表的勢起,羅傑·摩爾也在該片中佩戴了一隻漢米爾頓Pulsar Time Computer Quartz LED腕表。這隻1970年出產的數字顯示表“普爾薩”,顛覆了傳統的指針顯示,演變到了直觀的數字顯示。

上世紀70年代中期,隨著日本石英腕表風潮的興起,瑞士傳統機械腕表日漸式微。從1977年的《海底城》開始,邦德佩戴的腕表換成了日本精工表。這隻精工Quartz LCD Chronograph可以充當傳真機;1979年精工LCD Digital腕表可以內藏炸藥;1981年精工腕表變成了無線電發報及接收器……電影中的腕表不僅是確保任務完成的計時工具,更成為邦德的救命稻草。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