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環境監察信息管理中的計算機技術應用研究
行業科技
作者:徐彥豐
環境監察主要是通過現代化科學技術方法,間斷地或者連續性地對環境化學汙染物和物理以及生物汙染等諸多的因素進行現場監察與測定,從而給出正確的環境質量評價。當前,計算機技術在各領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已經深入到了各領域中,比如,經濟、天文、政治、地質等。由於環境監察工作十分的複雜,再加上涉及範圍廣泛和人員監察的能力有限,必須盡快構建一套完善、高效的信息管理係統。
一、環境監察概述
當前,隨著工業與科學的迅猛發展,環境監察的內容也從之前的對工業汙染源監察轉變為了大環境的監察上,其的監察對象不僅僅是影響環境質量的汙染因子,而且還涵蓋了生物、生態變化的監察。
在監察環境汙染物過程中,並非隻對它的成分與含量予以測定,還必須及時有效的監察形態、結構與分布規律,並且,也需要監察物理汙染因素(如熱、噪聲、振動等)、生物汙染因素。唯有如此,才可以清楚的掌握與了解到環境汙染對人群、生物的生存以及生態平衡的具體影響程度,從而獲得精確的環境質量評價。
環境監察的目的在於及時有效的反映環境質量現狀與發展趨勢,以確保環境管理、汙染源控製以及環境規劃等工作有據可依。可總結為以下幾點:(1)嚴格按照環境質量標準對環境質量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2)結合實際汙染分布情況,找出主要的汙染源,為監督管理、控製汙染提供有利的依據;(3)全麵的收集本底數據,良好的保存監察資料,從而確保環境容量的研究、總量控製與目標管理的實施、環境質量的預測預報有據可依;(4)為了保護好人類健康、環境,應科學合理的利用自然資源,編製一係列的環境法規、標準、規劃等服務體係。
環境監察的過程通常是:接受任務,資料的收集與現場調查,對計劃設計實時監察,優化布點,樣品采集,樣品運輸與保存,樣品的預處理、綜合評價等等;環境監察的主要對象是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汙染組分,具體涵蓋了化學監察、物理監察、生物監察以及生態監察。
二、計算機技術在環境監察信息管理中的應用
(一)辦公自動化的應用。充分利用現階段最為先進的群件係統,即Lotus Notes(簡稱OA)作為係統運行平台,同時,還要輔以先進的電子郵件係統、多媒體文檔管理數據庫、多級別安全機製等諸多的高效先進的技術,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製定詳細的辦公自動化管理軟件,以增強工作的透明度,節約辦公費用,提升工作效率,此外,這些技術的運用還能夠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信息化水平,有效防止環境監察中漏洞的發生。隨著基於數據庫的內外部信息平台以及信息發布機製的構建,讓環境監察工作達到了電子化辦公目標,使分布在各個區域中的環境監察工作者不再受地域空間的限製,大大增強了總體反應能力與速度,環境監察管理朝著實時化、簡潔化方向不打斷發展,不僅提升了環境監察管理效率,而且,還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
(二)3S技術的應用
1、網絡技術。
當前,網絡技術的發展速度極快,其中的互聯網絡技術已經成為了現代人們生活與工作中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3S技術基礎上進行的環境監察信息建設要對On-Line網絡GIS技術問題加以全麵詳細的考慮,而在這其中,Java技術的出現對於我們構建自己的互聯網絡3S係統提供了有利的開發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