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避免劇烈咳嗽和用力排便 當病人咳嗽和用力排便時胸、腹腔內壓力增高,有誘發腦疝的危險。因此,要預防和及時治療感冒,避免咳嗽。應鼓勵能進食者多食富含纖維素食物,促進腸蠕動。已發生便秘者切勿用力屏氣排便,可用緩瀉劑或低壓小量灌腸通便,避免高壓大量灌腸。
3.4最常用高滲性脫水劑 如20%甘露醇250ml,在30分鍾內快速靜脈滴注,每日2~4次,靜注後10~20分鍾開始顱內壓下降,約維持4~6小時,可重複使用。通過減少腦組織中的水分,縮小腦的體積,起到降低顱內壓的作用。若同時使用利尿劑,降低顱壓效果更好。脫水治療期間,應準確記錄出入量,並注意糾正利尿劑引起的電解質紊亂。停止使用脫水劑時,應逐漸減量或延長給藥間隔,以防止顱內壓反跳現象。
3.5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主要通過改善血-腦屏障的通透性,預防和治療腦水腫,並能減少腦脊液生成,使顱內壓下降。常用地塞米鬆5~10mg,每日1~2次靜脈注射;在治療中應注意防止感染和應激性潰瘍。
3.6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病情多變、易變、突變,隻有通過細致的觀察才能發現微妙的變化。必要時除了觀察T、P、R、B、P、神誌、瞳孔、意識外,還要準確記錄24H出入量,觀察脫水效果和尿量,並注意病人有無抽搐癲癇發作,癲癇發作有可加重腦缺氧和腦水腫,使顱內壓增高,導致腦疝的發生。
3.7心理護理 對顱內壓增高所致的病人需要加強心理教育,幫助其認識疾病的有關知識,告訴患者配合治療,並注意做好家庭,和其他周圍人的工作,幫助他們對待病人的病態行為,妥善化解病人困難而緊張的人際關係,要注意運用支持性心裏護理的基本技術,尊重病人,關懷病人,並加強溝通,幫助病人了解疾病的性質,解除顧慮,詳細了解病人以及家屬和朋友等情況,以便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與解決實際問題,促進早日恢複健康。
4.健康教育
4.1病人原因不明的頭痛症狀進行性加重,經一般治療無效;或頭部外傷後有劇烈頭痛並伴有嘔吐者,應及時到醫院做檢查以明確診斷。
4.2顱內壓增高的病人要預防劇烈咳嗽、便秘、提重物等使顱內壓驟然升高的因素,以免誘發腦疝。
4.3指導病人學習康複的知識和技能,對有神經係統後遺症的病人,要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態進行心理護理,調動他們的心理和軀體的潛在代償能力,鼓勵其積極參與各項治療和功能訓練,如肌力訓練、步態平衡訓練、排尿功能訓練等,最大限度地恢複其生活能力。
5、小結
顱內壓增高會導致腦疝引起呼吸,循環衰竭,甚至造成病人死亡。因此,對顱內壓增高病人及時診斷及處理至關重要。根據病因,顱內壓增高分為彌漫性顱內壓增高和局灶性顱內壓增高;根據病變發展的快慢,分為急性顱內壓增高、亞急性顱內壓增高和慢性顱內壓增高。顱內壓增高的病人必須進行密切的觀察和護理,做好預防並發症的護理措施,進行對症治療,並且要在藥物治療、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傷口護理等多方麵進行護理。
參考文獻:
[1]魯昌盛 主編 外科護理學 北京出版社:2010.12
[2]王素貞.重症顱腦損傷患者護理現狀[J].護士進修雜誌,2007,22(8):376